在新一代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的背景下,数字经济迅速崛起,数字化改革风生水起,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取得重大突破,让一度沉寂的人工智能再次迎来勃勃生机。人工智能复刻人类大脑思维能力所展现出的惊艳效果,也让人们纷纷回过头来,对自身的“大脑”产生更多联想。那就是如果各行各业都能够具备大脑的能力,整个经济社会的运营管理将进入多么井然有序和高效率的状态。在此假设之上,城市大脑、工业大脑、产业大脑、智慧大脑、数字大脑等等概念接续诞生。
城市大脑以实现高效能治理为目标,是各地方构建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等全方位城市治理体系的有效抓手。2022年1月,《城市大脑发展白皮书(2022)》发布。9月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在北京召开城市大脑首批标准新闻发布会,《城市大脑术语》《城市大脑顶层规划和总体架构》《城市大脑数字神经元基本规定》三项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工业大脑是一种集成了多种技术和方法的复杂系统,旨在通过数据和技术手段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组成部分:数据集成,数据处理,智能应用,数据中台,行业解决方案,工业大脑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互联和业务互通,从而驱动企业业务的自主运转。它还能够通过智能算法和自动化技术,提升工业制造的水平和效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智慧大脑(原城市智能运营中心)是智慧城市中业务和数据的集散地,是智慧城市的感知中心、互联中心、管理中心和决策中心。各种业务和数据汇聚到运营中心,通过决策分析,以指令的形式传播到周边业务,实现综合管理和联合指挥。“数字大脑”由新华三提供以智能数字平台为基础,共同为百行百业的客户打造属于他们的“数字大脑”。“数字大脑”的构成可以概括为“4+N”模式,其中4代表智能数字平台,N代表智慧应用能力。在2023年11月23日工信部公示的先进计算典型应用案例名单中,就包含一类是城市大脑,例如北京市推荐的智慧交通管理系统、浙江省推荐的金华市城市大脑、安徽省推荐的智慧供水系统、山东省推荐的政务云平台等等;另一类是工业大脑,例如山西省推荐的地下矿井综采智能化系统、江苏省推荐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河南省推荐的水泥生产工业大脑、深圳市推荐的数智工厂解决方案等等。
产业大脑是什么?2021年6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指出,以工业互联网为支撑,以数据资源为核心,综合集成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创新链,融合企业侧和政府侧,贯通生产端与消费端,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产业生态建设、经济治理提供集成开放赋能平台。形成“一行业一大脑”发展格局,推进产业数字化,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江西省的表述方法:产业大脑以工业互联网为重要支撑,以数据资源为核心要素,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以产业链整合重构为路径,融合创新链、政策链、资金链、人才链,集成企业侧、产业侧、政府侧应用场景,旨在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数字化、产业生态建设数字化、政府经济治理数字化,助推全省产业向高级化、现代化、智能化迈进。
关键点比较明确的:一是产业大脑要同时涵盖三大主体(政府、行业、企业)的数据;二是产业大脑要通过最新的数字科技手段从三大主体的数据中发掘并生成有价值的数字产品或服务;三是产业大脑要让三大主体形成一个紧密的共同体,让所有参与者都能够受益。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用最新的数字科技来逐渐消除政府、行业、企业之间的隔阂,实现共同的效率提升。产业大脑可以分为若干种类型,如行业大脑(行业即产业,还有产业即农业、工业等),为企业提质降本增效服务。产业链类大脑、供应链类大脑、价值链类大脑等,为平台企业开展数字化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经营服务。产业集群与园区类平台大脑、数字经济生态类的平台大脑,为特色产业集群园区的平台企业、数字经济生态类的平台企业提供经营服务。政府经济类(即产业类)的政务服务大脑,为政府涉企服务、宏观决策、依法监管等提供服务。
它的功能和能力就是面向政府提供产业治理方向的应用,全面监测产业、智能分析产业、精准治理产业的能力。面向龙头企业(产业大脑的运营方)提供平台经营的能力,巩固公司行业地位、释放自身优势潜力、掌握行业话语权的能力。面向链上企业(产业链上的众多中小微企业)提供原料采购、产品销售、金融贷款、生产管理、专家智库、人才引进等。产业大脑作为新一轮产业界数字化改革的新方向,是实现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置和经济社会的高效协同,形成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数字经济运行系统的有效途径。
产业大脑是以国家工业互联网监测分析公共服务平台为数字基座,以产业互联网大数据应用为核心,形成从采、算、管、用体系,实现了产业要素的全面监测、产业瓶颈智能分析、产业服务精准对接,可面向政府、园区、企业,提供运行监测、测试测评、解决方案等一体化一站式服务。通过产业大脑可以实现:一是可以摸清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底数,动态跟踪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应用服务能力,实时监测工业互联网产业运行。二是可以找准差距,对标国际领先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先进地区工业互联网企业。三是开展诊断体检,找到造成差距的根本原因。四是构建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全景数据图谱,实现精准决策。
产业大脑:产业互联网的底座。以产业大数据为基础,以产业链图谱为核心,构建PaaS平台,提供SaaS应用,实现产业空间和数字空间的动态映射,打造数据驱动的产业发展新模式。产业大脑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基于区块链构建可信数据交换系统、数据建模、空间统计分析技术、可视化技术、报告自动生成等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形成产业链、创新链、空间链互动图谱,实现从宏观到微观、从产业到企业的实时运行监测,多维度对产业进行数字画像,多层次剖析产业优劣势,为锻长板、补短板提供精准量化支撑。
从产业大脑的架构来看,其主要由数据资源体系和应用支撑体系构成。对政府侧数据汇聚,要以公共资源交易、科技创新、网上技术交易市场、金融综合服务、产业链数据中心、产业大数据等应用数据为基础,汇聚形成企业侧数据仓。对企业侧数据汇聚,要以企业为主体,以标志性产业链为重点,加快推动基础性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及行业级(突出行业共性支持)、区域级(突出特色产业集群)、企业级(突出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推动各平台创新资源、制造资源、服务资源的集聚共享。对政府侧和企业侧数据有序交换,则要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与公共资源数据的互联互通,有力支持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平台、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
产业大脑也被定位是产业链现代化的数字基础设施,为企业数字化、产业数字化、经济治理数字化提供技术支持。是产业要素配置的数字调度中心,以各类产业数据的流动、分析,指导产业资源优化配置。是产业经济运行的数字指挥中心,映射产业经济实体世界,模拟探求经济决策最优解。总体架构为场景引领:深度挖掘区域产业发展业务痛点。产业大脑典型场景挖掘以数字应用赋能为切入点,围绕政府、机构和行业在经济治理、政企服务、产融、产教、产学研、产业数字化6大方面深度挖掘并持续更新。一库汇聚:建设数据金库,打造产业数据中台。提供产业数据治理和数据资产管理平台及服务,实现数据融合治理,构建数据实体关联关系形成产业数据金库。五链融合:建设1个数链引擎,打造产业智能中台。通过结构化量产和智能标签能力,以产业逻辑融合、解析全量数据,打造五链;基于产业研究,形成知识图谱和产业指标算法模型,构建起数据资产基石,为各类应用提供支撑。多方赋能:构建地方产业发展产业智慧中枢。
产业大脑可以说与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一侧面向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SaaS服务,另一侧是面向政府经信部门的产业大脑。二者在某些方面数据互通,数据作为最新型的生产力,一方面在企业端帮助生产要素更加有效进行配置,另一方面为政府反应产业运行情况并提供决策支撑,利用现有数据分析产业链发展状况,从而帮助政府在政策制定上实现精准施策,强长板,补短板,提升宏观调控能力和效率。二者相互结合,从而构建良好的工业互联网生态,利用互联网的特点助力工业发展。
产业大脑作为新一轮产业界数字化改革的新方向、新目标被提出,标志产业互联网、产业大数据、产业人工智能等方向的全面发力,成为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中枢,在新智造服务、新生态构建、精细化研判、政策工具闭环等方面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提出产业互联网有四个核心要素:产业,是肌体;科技,是大脑;金融,是血液;商业,是神经。肖钢进一步解释,要构建一个数据驱动的靠现代科技赋能的产业大脑;如果没有金融的支持和服务,整个产业集群、产业链的发展也会受到阻碍;没有好的商业模式就没有好的运营模式,当然这个产业集群的发展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产业大脑是以数据为核心的产业治理和创新服务基础设施,是推动实现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底层支撑系统,重点围绕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建设,通过数据协同、数据赋能,推动生产方式、产业形式、商业模式、企业形态重构。中科大数据研究院旨在打造“创意-团队-产品-市场-演练”链条式全生命周期的“大数据创新支撑产业发展的服务平台”,以及全要素、低成本、敏捷化、成功率高、开放式产业服务平台,构建全流程标准化创新创业载体,提升创新发展比例,加速创新发展进程,为创新产业高效发展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受到关注。
产业大脑从寻找方向,组建团队,数据感知,知识图谱,算法工厂,知识产权与标准来强基础,产业孵化。特别是提出专业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流程服务的重要性。强调针对创业初期企业难以制定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战略布局规划问题,集聚全球权威相关数据,帮助企业高效完成行业知识产权与标准调研,规避法律风险,挖掘自身能力机会,实现知识产权与标准化体系构建,开辟优势市场。
产业大脑要囊括政府、行业和企业三者的数据,除了技术问题之外,还需突破制度、政策与法律等的制约。产业大脑要打通政府、行业和企业各自的智慧中枢体系,并实现同时服务三者的目的,需要强大的整合能力。产业大脑有效运转的基础在于数据,而数据的及时更新和维护将是一项长期和庞大的工程。产业大脑连接政府、行业和企业的万千主体,端口众多,需要极高的安全防护水平。产业大脑的目标定位是否偏高;政府主导力量过强,市场需求驱动和竞争力偏弱;以技术专家为主导,懂市场、会经营的经营性人才紧缺;缺乏赋能成功企业的示范效应;缺乏系统性配套政策的有效支撑等等。
产业大脑的提出和探索,是一项非常具有超前性的构想,是一场在数字经济背景下谋划经济运行管理模式和效率提升的创新实践。但是,其目标定位之高、涉及领域之广、涵盖主体之多前所未有。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结合各个地区自身经济发展阶段进行分步实施,逐项分解推进,不能期待一蹴而就。从引领型的“头雁工厂”,如正泰、吉利、海康;单项冠军型的“链主工厂”,如老板、大华、巨石;平台型的“协同工厂”,如阿里迅犀、中策、东磁;到技术型的“硬核工厂”,如春风动力、鼎力、东方电缆……2020年,浙江省打造了首批12家“未来工厂”,率先提出并探索“未来工厂”建设的路径和标准。产业大脑是支撑,未来工厂是引领,能够推动制造业模式变革,打造高品质、高效能、低成本、绿色化的中国制造新生态。
“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是以工业互联网为基础,贯通政府侧和企业侧,融通消费端和制造端的一种发展模式。其核心思想是:产业大脑:它立足于产业及其细分领域,汇聚政府、企业、行业等海量数据,以数据驱动生产要素整合优化,推动企业提质增效、产业转型升级、政府治理有效。未来工厂:它是产业大脑的实践基础和服务对象,融合了机器人、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为形态,实现高效、高质、绿色的现代化生产。通过这一体系,将形成从中枢到网端的网络组织生态体系,驱动生产方式转变、产业链组织重构、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制造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实现资源和数据共享,增强资源配置效率和产业链协同能力,提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
未来的产业大脑在形成一定规模后,将更好的实现数据汇聚与存储,同时基于海量的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等技术,结合高效算法,为企业提供生产工艺流程的优化措施,为政府提供宏观调控的建议,同时还可以构建预测模型规避风险,并通过不同产业大脑的对接与合作,依托巨大的算力与分析能力,优化各行各业间的要素配置。未来的产业大脑还将提供一种标准和规范,打通整个产业的壁垒,填平沟壑,实现更好的数据互通,技术交流和知识集聚,其历史贡献,将不亚于秦始皇的车同轨、书同文。未来,产业大脑作为面向政府和企业,帮助更好统筹资源配置,助力平台用户共同发展的系统,讲提供更多智能的服务,使其更符合“大脑”之名。产业大脑不仅仅是一项科学技术,它还涉及社会治理等更多领域,是一项更加复杂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