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与专精特新
2024-09-18 20:18:36

IMG_20191108_121855 (1)_毒霸看图.jpg

近年来,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这个背景下,科技成果的转化尤为关键,它不仅能加速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还能促进企业的升级与发展。与此同时,“专精特新”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新生力量,正日益受到重视。科技成果转化是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服务和市场的过程。然而,目前我国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供需信息不对称: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往往不畅通,导致科研成果难以找到合适的市场应用。转化机制不完善:现有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尚不成熟,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和评估体系。资金支持不足: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许多初创企业在这一环节面临融资困难。

微信图片_20240918203836.jpg

“专精特新”企业指的是在某一领域具有专业优势、精细化管理、特色产品以及创新能力的新兴企业。它们不仅能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还能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能。专业化:通过专注于某一细分领域,这些企业能够在技术上不断深耕,提升自身的竞争力。精细化:在管理与生产过程中,强调流程优化和品质控制,使产品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特色化:通过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打造竞争优势,形成自身品牌。创新性:持续进行技术研发,保持企业的活力和市场占有率。科技成果转化与“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二者之间可以形成良性互动。促进创新:结合科研院所与“专精特新”企业的优势,可以加速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形成创新链条。优化资源配置: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企业能够获得最新的技术和理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企业通过吸收先进的科技成果,可以加强自身的技术储备,提高市场竞争力,进而推动经济结构转型。

微信图片_20240918203846.jpg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全国行活动的通知已经一年多了。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实《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专项行动(2023-2025年)》《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专项行动(2023-2025年)》,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推动中小企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现组织开展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全国行活动。

 27 (1)_毒霸看图.png

其中《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专项行动(2023-2025年)》是与科技部等十个部委联合印发,旨在破解当前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能力薄弱等难题,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推动科技成果有效“赋智”中小企业,带动更多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到2025年,健全成果项目库和企业需求库,推动一批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到中小企业落地转化,促进中小企业产出更多高质量科技成果。专项行动明确,围绕中小企业核心技术能力提升,聚焦科技成果有效推广应用,加速科技成果向中小企业集聚,加强产业政策、科技政策、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统筹和协同,促进产学研、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专项行动部署推进成果“常态化”汇聚、实施供需“精准化”对接、加速服务“体系化”布局三方面重点任务。

 0111_毒霸看图.jpg

其中特别明确,针对中小企业的创新需求,分层次、分领域建设科技成果项目库,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的科技成果。强化产业需求牵引,加大先进适用性技术供给。推动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仪器设备、实验室等。支持中小企业围绕技术瓶颈和特殊技术难题“发榜”,高校、科研院所“揭榜”,建立联合式、订单式技术研发新模式。其中明确,支持制造业创新中心、各类重点实验室、科技型骨干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加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供给并向中小企业转移转化。鼓励大企业先试、首用中小企业创新产品,支持中小企业配套产品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将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产品和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在科技成果获取、转化、应用等方面的融资需求。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推动社会资本扩大优质中小企业直接投资规模,促进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落实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026_毒霸看图.jpg

科技成果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现代管理词典》中,书中陈述到:“科技成果是具有创造性、价值性、学术性的成果。”科技成果转化即是将科技成果商业化、价值化的过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第二条的规定,科技成果是指通过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职务科技成果是指执行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等单位的工作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上述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科技成果。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发展新产业等活动。就字面意思来说,科技成果转化包括科技成果的“转”和“化”,也就是应用技术成果的流动与演化的过程。《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管理办法》给出确切定义:技术转移是指制造某种产品、应用某种工艺或提供某种服务的系统知识,通过各种途径从技术供给方向技术需求方转移的过程。而所谓“制造某种产品、应用某种工艺或提供某种服务的系统知识”既可以理解为技术成果。

 bba1cd11728b47103be1f591cbcec3fdfd0323a4_毒霸看图.jpg

科技成果转化是我国语言体系的专有名词,国外没有完全与之完全对应的术语。欧美等国家常用“Technology Transfer”(技术转移)表达相近的含义,但“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内涵有一定差异,“科技成果转化”能更贴切地体现出开展创新活动的目标导向。直观理解,科技成果转化更加强调科技成果属性和状态的变化,重在于“化”(化学反应),且突出最终目的是“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发展新产业等活动”,进而真正实现技术的应用。而技术转移则主要描述的是主体或空间的变化,重在于“移”(物理反应),比如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从甲方让渡至乙方,或者技术从甲地输出到乙地。“转”:主要描述科技成果在政府与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下,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供体向企业、衍生企业流动的过程。“化”:主要描述科技成果在供体内部被深度再开发和应用的过程,具体包括小试、中试、产 品化、商品化和产业化等阶段,该过程中伴随着技术扩散和技术创新。总之,“转”主要是描述科技成果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转移,伴随着空间位置的改变,“化”主要是描述科技成果不断具体化、产品化、商品化与产业化的过程,发生着 “质”的变化。

IMG_20190905_151610_毒霸看图(1).jpg

科技成果转移是指科技成果从供给方向需求方转移的行为过程,即突出科技成果在主体之间的转移,而科技成果转化是指科技成果从知识形态转化为实体形态的产品或商品,或者非实体形态的服务并实现经济价值的过程,突出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即通常所说的由“纸”变成“钱”的过程。很显然,科技成果转移与科技成果转化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科技成果的转移是其转化的前提和基础。即科技成果转化往往是先进行科技成果转移,再对该成果进行转化。很显然,科技成果转移是手段,科技成果转化才是目的。

1665935684778746_毒霸看图.jpg

技术转移有哪些形式?技术+资本或资金;技术+知识产权;技术+市场;技术+人才;技术+管理,即通过管理咨询、管理输出等方式实现管理技术的转移;技术+知识或信息;技术+仪器设备;技术+服务;技术+工程;产学研协同,产学研协同的过程,就是技术知识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向企业转移的过程,即技术转移过程;军民互转,即军用技术向民用转移,民用技术也可向军用转移。上述各种方式都是技术从供给方向需求方转移的渠道或形式,既有单纯的技术买卖,也有技术随着其他要素的转移而转移,即技术从一个主体向另一个主体转移,而转移的过程就是实现技术价值的过程。技术的转移往往不是孤立地进行,往往随着资金、资本、资源、人才、知识、信息、管理、市场等要素的转移而转移,或者在技术转移的过程中,也往往伴随着资金、资本、资源、人才、知识、信息、知识产权、管理、市场等要素的转移而转移。

 搜狗截图24年09月18日2048_6.jpg

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初创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22%(注:专利产业化率=用于生产出产品并投放市场的专利件数/拥有的有效专利数量)。在相同计算标准下,美国的这一比率达到50%。如何打通堵点、提高转化效率,已成为提升中国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的关键。美国依托“创新园圃”理念,为初创企业进行原型制造、论证、测试和试产提供“土壤”,实现了创新成果工程化、创新团队商业化、创新产品产业化、生产能力规模化的四大突破。具体为开放实验室助力初创者实现从理论到实际的突破;导入商业化资源助力初创者实现实验团队向初创企业的突破;搭建对接桥梁助力初创企业实现工程化向产业化的突破;推动产研协同,助力初创企业实现小规模试制到大规模生产的突破。

1668683776778100_毒霸看图.jpg

即搭建初创企业和小型制造商对接平台,提升初创企业推广初期的生产能力。美国组建了由初创企业集群和小型制造商集群组成的制造业试点项目,初创企业向项目委员会提交合作申请,委员会将初创企业的制造能力需求分类,在项目平台发布,协助配对小型制造商。比如,银边探测器专注于辐射探测器的研发,该领域的商用历史几乎为空白,企业难以自主推动规模化生产。项目委员会帮助银边探测器与多家小型制造商在原材料、组装和质量控制等方面 开展合作,并获得了国防和国土安全以外的民用市场机会。目前该企业已成为中子传感器和网络辐射探测的行业龙头。该模式解决了初创企业初始生产阶段购置设备投入大、成本高和小型制造商订单不足、难以为继的难题,提升了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活力。这就是需要我们开放共享高端实验设施;推动初创产品试用验证,而不是企业“不敢用”和“不愿用”的局面;对接制造资源提升产品制造能力。

 搜狗截图24年09月18日2047_4.jpg

我们认为首先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指有实用价值的知识产品或服务;其次,“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动态的、知识转移的创新过程;再次,科技成果转化要形成“三新”,即新产品、新工艺和新产业;最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要遵循商品经济规律,形成良好的商业收益和转化机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包括三个阶段:一是通过实验和开发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过程;二是科技成果与生产商品化相结合使商品生产发展的过程,即狭义上的技术;三是商品推广,使商品占领市场,扩大商品生产,让商品产业化,实现更大的经济、社会价值,最终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只有通过上述三个过程,科技成果的转化才能实现三个阶段的成功,最终潜在生产力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效率是指投入和产出的关系,一般计算公式为:效率=产出/投入。在经济学领域中,效率越高表示资源配置越合理。据此,可将高校科技成果效率表示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的比值,投入包含人员、经费等方面的投入,产出包含科技学术论文、专利、合同转让金额等指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结果。

 搜狗截图24年09月18日2046_3.jpg

衡量科技成果质量主要有四个维度:一是技术水平;二是技术成熟度;三是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四是市场成熟度。更重要的是国家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互联互通、竞争有序的技术市场,鼓励创办从事技术评估、技术经纪和创新创业服务等活动的中介服务机构,引导建立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技术交易服务体系和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服务市场同步跟上是关键。

 5 (1).png

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现状与问题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10%,真正实现产业化的还不到5%,而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率高达40%-50%,甚至更高。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科研机构管理考核体系缺乏成果转化考核,管理属性明显大于服务属性;二是忽视成果转化的其他主体,没有激励如科研管理人员和技术经理人,影响其作用发挥;三是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没有建立成熟的技术合作渠道与平台机制,合作效率较低。目前高校与科研院所依然“重论文轻转化”,科研成果评价体系与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仍不完善。大部分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考核仍以专利授权为标准,使得科研成果大批产生,但真正转化落地却极少,大量成果束之高阁。部分民营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运营困难,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短缺,以中美对比为例,中国高校的专利数量大约是美国高校的30倍,而技术转移人员只有美国高校的十分之一,社会发展技术转移机构不发达,以技术转移为业的机构和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国家缺乏对商业化复合型技术转移人才的培养。技术交易市场不发达。缺失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能力登记和认定体系,技术转移服务行业是个新兴行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痛点就是互相掣肘的政策、法规;科技成果转化经理人无法满足需求;科研机构与企业脱节。

 搜狗截图24年09月18日2045_2.jpg

科技成果转化对企业有什么意义?扩大企业的利润空间;提高企业的品牌优势;助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和企业创新相辅相成。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全过程的“最后一公里”,成果转化是否顺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科技创新的成败。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转化方式,例如,具备完整的科技成果研发-转化-产业化产业链的企业,可以采用自我转化,提高转化效率、节约成本;而缺乏一定转化能力和资金的企业,则可以考虑采用合作开发,共同享受转化收益。需要特别关注企业科研人员。所以根据不同的转化方式采用适配的激励模式是核心要点。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有效利用政策红利,给科研人员最大化争取回报机制,对于吸引并有效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热情,使企业保持持续创新动力,并真正发挥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但企业基本没有设立技术转移机构或者技术转移岗位,其主要原因是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强,企业没有成为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

 搜狗截图24年09月18日2047_5.jpg

科技成果转化要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导向。科技成果转化难,难在科技成果的成熟度不够高,难在科研没做到以需求为导向,难在企业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大量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功案例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做到了企业主体和需求导向。以需求为导向,就是围绕企业可以转化科技成果而不断提高其成熟度,达到企业可以低成本、低风险地转化,并实现较高的收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是影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的重要因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涉及主体多、环节多、因素多,主体间能否有机协同、各环节之间能否协调、各要素能否高效配置,需要专业服务的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要强强联合。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必须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供给端须尽可能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度,成熟度越高,越能转化并卖出一个好价钱;二是企业对科技成果的需求旺盛,对市场需求有较敏锐的嗅觉,并有较强的投资或融资能力;三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须不断提高专业服务能力,以更专业、更周到的服务,促成供需双方达成共识。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必须在供给端、需求端和服务端同时发力。

 搜狗截图24年09月18日2045_1.jpg

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当前的重要工作。今年1月份,科技部联合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部门印发《“十四五”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规划》,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形成更加高效的企业科技创新制度安排和环境保障。去年8月份,科技部会同财政部印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3年)》,聚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提出近2年内可推进的10项重点举措(具体见下面),引导支持各类企业将科技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创新不问出身,无论企业大小,都应在创新过程中享受权利、机会以及规则的公平。 需要推行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旨在破解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不敢转”难题。实施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旨在破解“不想转”难题。允许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旨在破解“缺钱转”难题。

 1 (1)_副本.jpg

为了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鼓励科研人员和企业积极参与。搭建交流平台:建立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平台,加强信息交流,促进资源共享。加大资金支持:政府应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和“专精特新”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为其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务。加强人才培养:注重培养具备科技转化能力的人才,为企业的持续创新提供人力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与“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有效的政策引导和资源配置,能够实现科研成果的社会价值最大化,助力中国经济的持续繁荣与创新。

1663255634727021.jpg

具体为1. 推动惠企创新政策扎实落地(搭建面向企业的创新政策综合服务平台,组织开展企业创新政策的系列宣讲培训,提供更加精准的政策推送服务。健全企业创新政策落实的跟踪问效机制,并将政策落实情况作为地方督查激励考核的重要参考)。2. 建立企业常态化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决策的机制(建立企业家科技创新咨询座谈会议制度,定期组织沟通交流,开展问计咨询。构建企业创新高端智库网络,引导支持企业提升科技创新战略规划能力。加大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和重点领域专项规划面向企业的宣贯力度。健全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机制,强化从企业和产业实践中凝练应用研究任务。国家科技计划年度指南编制中的重点产业领域技术方向更多征求企业的需求和意见。对于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点专项,提高指南编制及项目评审中企业专家的比例。国家科技专家库中大幅增加企业专家的数量)。 微信图片_20240918203822.jpg

3. 引导企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4. 支持企业前瞻布局基础前沿研究。5. 促进中小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应用类重点专项及部分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中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通过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转移转化科技成果,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健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夯实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基础,支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创新发展。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孵化链条,推广“投资+孵化”模式,提升各类创新创业载体的专业化服务能力)。6. 加大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的力度。7. 强化对企业创新的风险投资等金融支持。8. 加快推进科技资源和应用场景向企业开放。9. 加强产学研用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10. 提高企业创新国际化水平。

微信图片_20240315101406.jpg

我们搭建的专精特新专家服务工作站,拥有150位资深的管理咨询师,成为专精特新服务专员,能挖掘服务需求,即通过对企业的诊断与评估,深挖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产品测试认证、关键技术诊断、质量品牌管理、标准化应用、工业设计等方面的服务需求。创新服务供给,通过对梳理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供专属服务如免费试用工具、专属产品定制、一对一服务咨询等,提供有用有效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搭建对接平台,帮助高校、科研院所、投融资机构与中小企业“结对子”,开展高质量对接活动。最终推动服务进入企业。结合中小企业实际情况,围绕数字化转型、科技成果转化、质量提升、标准制定、品牌建设等服务需求,组织惠企服务进园区、进集群(商协会)、进企业,通过组织开展技术沙龙、培训会、“一对一”问诊等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培训咨询服务。

 971.png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需要打破科技创新供需之间的“藩篱”,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创新活力,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市场化服务,搭建公共平台增强科技成果流动性。在这一过程中,要积极扶持、培养生产力促进中心、评估咨询机构、科技信息中心、知识产权法律中介机构等一批服务机构,并依托中介服务机构,建立产学研信息交流服务平台,通过不同类型的中介服务机构,建立一批技术转移机构。可以“互联网+技术交易”为重点,建设一批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技术交易市场,探索建立统一的技术信息标准和技术转移服务规范,提升信息发布、市场化评估、咨询辅导等专业化服务水平,打造技术交易市场网络。要尽快制定科技资源共享法规,明晰科技资源归属权,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建立科技专用信息数据库,整合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等跨地区、跨行业的信息资源,将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中介机构的信息网络连接起来,最大限度地使科技界、企业、高校和公众都能共享政府信息资源,为促进技术转移转化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搜狗截图23年02月03日1230_5.jpg

20233月,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发布《高质量培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行动方案》,提出“2025年前职业技术经理人不少于1万人”的队伍建设目标,这让技术经理人这个新兴职业再次进入了公众的视野。20229月,全国首个技术经理人能力评价团体标准—T/CASTEM 10072022《技术经理人能力评价规范》正式发布,标志着技术经理人能力建设和等级评价步入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轨道。技术经理人——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里收录的新职业。2023年以来民营企业的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不断增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四新经济”正在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同时亟待提供帮助和支持。技术经理人一头连着市场和产业,一头连着科研院所,为“沉睡”的科技成果找到市场需求和产业化机会,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场”加速走向“应用场”,人们常常称他们为“科技红娘”。资深管理咨询师高度了解企业实践情况的充当技术经理人,专精特新专家服务工作站是一种这过渡性阶段最好的尝试。

 41 (2)_毒霸看图.jpg

领导人指出“当今全球科技革命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基本要求是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基础研发不强,核心专利缺乏和国际标准壁垒是科技安全的三大突出问题。科技成果转化要把供需信息传达到位,牢牢把握“准确”“快捷”这两个信息传播的基本要素。要把精细服务延伸到位。确定目标,针对企业需求确定技术选择的目标。状况调查,包括生产工艺、技术参数、投入产出情况、经济社会效益等等进行调查。分析论证,综合比较各种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可行性,提出各种选择方案。选择出最佳技术,根据行政(手段)、政策(导向)、市场(需求)等多层次、全方位筛选,择优选出政策上鼓励、技术上成熟、经济上合理的技术。要把消化吸收再创新跟踪到位。从企业层面上讲:转化成果不仅是生产一个产品,重要的是在成果转化过程中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从技术层面上讲:高新技术产品的技术复杂性明显增加,一个企业很难独立完成。需要我们常年跟踪。充分利用科技资源和人才优势,针对企业在成果转化中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把服务的内涵和外延有机结合,服务系统延伸到企业,提供配套技术服务,收到了很好效果。

阅读前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