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与县域经济(下)
2025-08-13 14:37:10

微信图片_20250813144444.jpg


场景应用:驱动产业与治理升级农业数字化:产供销全链赋能丰县搭建农业大数据平台,归集涉农数据3.4亿条,实现苹果、牛蒡等产品全流程溯源。农户通过手机端获取市场预警、农技培训,全县83家企业的145个产品实现“一品一码”溯源,电商交易额达48.5亿元。古浪县建设云上乡村农业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点112个,通过直播带货推动农产品电商交易额年增4.54%工业智能化:传统产能跃迁古浪县推动56家规上企业100%接入云平台,祁连山水泥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生产,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50%以上。如皋市通过产业链分析系统识别薄弱环节,生成工业经济运行白皮书,指导高端制造产业链补链延链。治理精细化:城乡服务一体化勉县建成县级大数据服务中心,统筹200余份行业报表,压减重复填报;政务事项办理时间从72小时缩至4小时,网上可办率93%丰县通过“八大平台”覆盖农村人居环境监测,远程监管363个村居的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破解乡村治理难题。

 搜狗截图25年08月13日1405_20.jpg

要素流通:激活数据资产价值数据资产化实践如皋市依托数据底座开发政务数据产品,完成南通市首单数据资产入表,推动“资源→资产→资本”转化。金寨县培育省级大数据企业3家,通过场景创新大赛挖掘“120智慧急救调度系统”等应用,释放数据要素潜能。自然资源要素赋能湖南县域经济服务平台整合地理信息、生态红线等数据,可视化分析产业布局与资源禀赋关联性。例如,通过对比农用地、建设用地占比(如34%农用地 vs 33.5%未利用地),优化产业园区选址与低效用地处置。创新生态:技术、机制与人才协同技术融合:勉县联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设立博士工作站,与中电科共建实验室,加速产学研转化,申报软件著作权5项。金融支持:古浪县引入普惠金融项目,为20.3万人提供贷款27.4亿元,破解农业主体融资难题。低空经济探索:勉县建设无人机产业园,为应急指挥、河湖治理提供低空数据服务,培训驾驶员70余人。

 搜狗截图25年08月13日1400_12.jpg

挑战与突破方向

挑战

 

解决方案

 

数据孤岛

建立县级数据局统筹协调(如如皋“一局一中心一集团一园区”体系)。

要素市场化机制不足

培育数据交易主体(如金寨县认定省级大数据企业)。

技术人才短缺

“飞地经济”引才(如勉县在西安设研发飞地)。

 搜狗截图25年08月13日1359_10.jpg

典型案例对比

县域

 

建设重点

 

特色应用

成效

 

如皋

 

产业经济数据底座

 

产业链分析、数据资产入表

归集数据3.32亿条,指导产业链升级

丰县

 

数字乡村八大平台

 

农产品溯源、人居环境监测

电商交易额48.5亿元,远程监管363村居

勉县

 

五大平台+低空经济

 

政务集约化、无人机赋能

压减报表200余份,政务办理缩至4小时

古浪

 

云上农业+工业上云

 

直播带货、智能工厂

 

电商交易额年增4.54%,数控化率50%

永泰

 

农业全产业链数据

 

耕地卫星监测、供需预警

优化种植决策,提升特色单品价值

 

 微信图片_20250813144407.jpg

县域数据建设的核心路径筑基:通过全域数据归集与可信空间构建,破解“数据孤岛”;赋能:围绕农业、工业、治理三大场景深化应用,推动产业跃迁与服务提效;增值:探索数据资产入表与要素交易,激活自然资源与社会数据价值;协同:以“政产学研金”生态破解人才技术瓶颈,实现可持续创新。县域数据建设需从“工具应用”转向“要素驱动”,最终形成“数据赋能产业→产业反哺数据”的良性循环

 微信图片_20250813144416.jpg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其产业化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县域产业化建设的战略意义经济根基作用县域占全国GDP38.1%、人口的52.5%,工业百强县贡献全国14.7%的工业增加值,是稳增长、促就业的关键载体。城乡融合枢纽县城承接中心城市产业转移(如新能源汽车配套)、辐射乡村资源整合,推动要素双向流动。例如山东寿光通过农业科技辐射带动农户增收,形成“产加销一体化”模式。特色产业赋能产业化聚焦“一县一业”,避免同质化竞争。福建晋江鞋业、安溪茶业、陕西洛川苹果等特色产业集群,将地域资源转化为品牌溢价,实现“兴业强县富民”协同。产业化建设核心路径:“特、聚、融”三维驱动1.立足特色化(“特资源禀赋定位:依据自然条件、产业基础精准选链。案例:福建上杭县依托金铜资源,延伸至锂电池、半导体产业链,形成千亿级集群;龙岩长汀县发展稀土新材料,产值突破百亿。品牌化升级:地理标志与标准赋能。内蒙古开鲁县制定红干椒等13项团体标准,品牌价值达19.64亿元。

 微信图片_20250813144422.jpg

2.强化集聚化(“聚”)园区载体建设:推动“上下楼即上下游,产业园即产业链”。案例:泉州探索“八种园区模式”(如产城联动、工业梯田),全省推广15个实操手法,吸引安踏等龙头企业入驻智能化产业园。企业梯队培育:构建“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中小微”生态。浙江乐清电气集群拥有50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带动34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创新。3.深化融合化(“融”)三产融合:农业“接二连三”,延伸价值链。案例:湖南沅江市发展船舶制造+文旅融合,2024年产值125亿元;环洞庭湖区推广“稻虾共作+加工+观光”全链模式。区域协作:打破行政壁垒,共建飞地经济。案例:福建福州在武夷新区设飞地园区,宁德与罗源合作汽车配件基地;湖南“雨溆工业园”探索跨区域托管。

微信图片_20250813113452.jpg

关键突破方向:技术创新与绿色转型科技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如浙江天台县“数智测额模型”实现农业贷款48小时审批;江苏昆山推动AI赋能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超3300家。绿色低碳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耗能产业转型。浙江绍兴关停高污染印染厂,引入集成电路、低空经济,2024年绿色产业产值破800亿元。绿色金融支持湖北竹溪县“两山银行”收储33万亩茶园,发放“茶叶贷”3亿元;陕西丹凤县以碳汇质押融资推动中药渣循环利用,废弃物转化率78%保障体系:政策与服务协同产业链治理机制推广“链长制”:福建发布全国首份县域产业链白皮书,为83个县区规划164条发展路径;湖南实施“金链行动”,定制“绿色智造贷”“科创贷”等产品。营商环境优化江苏如皋市政务服务“半小时办结”,执法推行“721工作法”(70%服务+20%管理+10%执法);克东县通过“免申即享”发放人才补贴2300万元。人才引育体系柔性引才(如“周末工程师”)+本土培育(如平江县职校设“辣条专业班”),破解县域高技能人才缺口。

 搜狗截图25年08月13日1419_29.jpg

典型案例与成效对比

县域

 

主导产业

 

产业化路径

 

核心成效

 

福建晋江

鞋服制造

 

数字化转型+品牌国际化

 

17个千亿县之一,贡献全省超四成税收

重庆城口

生态腊肉

 

延链补链(育种→加工→文旅)

2025年目标全产业链产值35亿元

浙江乐清

 

电气集群

 

专精特新培育+全球化布局

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目标“世界级”

湖北竹溪

 

茶产业

 

“两山银行”+绿色金融

 

带动2万人就业,产业链增值10亿元

 

 搜狗截图25年08月13日1356_3.jpg

产业化建设的“四化”框架县域经济产业化需紧扣 “特色化定位、集群化发展、融合化协作、绿色化转型” 四大方向:特色化——立足禀赋打造“人无我有”产业(如开鲁红干椒);集群化——以园区为载体推动企业集聚(泉州八种模式);融合化——三产联动与区域协作(飞地经济、三产融合);绿色化——科技赋能绿色生产力(绍兴低空经济、竹溪茶业)。唯有构建“产业—空间—制度”协同体系,方能将县域资源转化为可持续的发展动能,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根基。

 搜狗截图25年08月13日1356_5.jpg

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标准化建设的支撑与引领,标准化通过规范产业流程、提升产品质量、强化品牌价值,成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标准化赋能县域产业的战略价值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内蒙古开鲁县围绕玉米、红干椒、肉牛等五大产业,构建了13项团体标准和10项特色美食标准,推动“开鲁红干椒”取得地理标志认证,品牌价值达19.64亿元,年交易量超1.5亿公斤。山东临朐县铝型材产业通过制定《铝合金建筑型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13项国家行业标准,确立行业技术话语权,产品畅销全球。推动农业现代化开鲁县集成浅埋滴灌、生物防治等标准化技术,建成5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节水70%,玉米标准化种植面积达280万亩。山西平定县推行“企业+基地+标准+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谷物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实现种植、加工、销售全链可控。

 搜狗截图25年08月13日1401_14.jpg

激活区域品牌效应开鲁县打造“西辽河畔天工开鲁”区域公用品牌,衍生“开鲁鸡心果”“草原牛王”等18个子品牌,其中“草原牛王”获“蒙”字标认证,产品远销国际市场。江苏如皋市制定“八大碗”团体标准,推动特色餐饮标准化,提升文旅产业附加值。全域标准化的实践路径产业标准化:从生产到品牌的闭环工业领域:临朐县支持企业将专利转化为标准,如山东华特磁电主导制定《超导除铁器》行业标准,填补技术空白,占领全球市场。农业领域:广东连山自治县建立油茶种植与加工标准化试点,推动“农文旅体康”融合,黑山羊养殖标准化项目通过省级验收。公共服务标准化:优化营商环境开鲁县政务服务大厅通过AI预审材料、整合11个功能区为5大智能服务区,实现业务半小时办结,企业办事效率提升70%。如皋市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标准化试点,推行“721工作法”(70%服务+20%管理+10%执法),执法效率提升40%

 搜狗截图25年08月13日1402_16.jpg

生态与社会治理标准化开鲁县制定《古榆树保护管理规范》等文旅标准,规划67处景区和22个康养项目,打造“红色麦新+绿色开鲁”双核品牌。平定县建立连翘叶茶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通过数字化车间控制生产流程,实现药茶产业提质增效。标准化建设的支撑体系制度创新如皋市全国首创“双主任负责制”标准化委员会,将标准创新纳入政绩考核,出台中长期规划及奖励办法。宿松县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机制,65家企业公示238项标准,企业标准占比超90%技术平台与人才培育开鲁县搭建标准化数字服务平台,整合企业信用、商品条码等数据,实现标准信息化。如皋市联合科研机构培训标准化人才4000余人次,连续4年评选标准创新奖。政策激励与试点示范宿松县对制定标准的企业给予资金奖励,某环卫企业核心技术转为国家标准后订单激增。平定县创建省级物流服务标准化试点,引入物联网技术实现运输自动化。

 微信图片_20250813150055.jpg

差异化实施策略

县域类型

 

标准化重点

 

典型案例

 

农业主导型

全产业链标准+地理标志认证

开鲁红干椒(品牌价值19.64亿)

工业优势型

技术专利标准化+国际对标

临朐铝型材(主导43项国标/行标)

文旅资源型

服务规范+生态保护标准

连山“农文旅体康”融合试点

综合发展型

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标准

如皋政务721工作法”

 

 搜狗截图25年08月13日1405_21.jpg

核心经验总结以标准提品质:通过全产业链标准覆盖(如开鲁县五大产业体系),将地域资源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以标准强品牌:依托地理标志和团体标准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如“蒙”字标认证),突破低价竞争陷阱。以标准优治理:政务服务标准化(如半小时办结制)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吸引企业集聚。以标准促融合:连山“农文旅体康”标准体系推动三产融合,拓展增收场景。未来方向:县域标准化需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集成”,重点构建 “技术标准(产业)+管理标准(政务)+生态标准(可持续)”三维体系,通过政策协同(如宿松县资金激励)、平台赋能(如数字服务底座)、人才引育(如如皋培训机制)三大支柱,最终实现“标准—质量—品牌—效益”的螺旋式升级。

 搜狗截图25年08月13日1400_11.jpg

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高度依赖人才支撑,而人才短缺、流失、结构失衡等问题长期制约县域发展。当前各地正通过创新“引育留用”机制,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形成“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良性循环。精准引才:破解“虹吸效应”困局需求导向的动态匹配绘制产业人才图谱:黑龙江克东县紧扣“乳豆水肉菜”主导产业,绘制涵盖50所高校、15个科研院所、184名专家的动态人才地图,实现“按图索才”。柔性引才突破壁垒:推行“周末工程师”“云端顾问”模式,如克东腐乳厂柔性引进东北农大江连洲团队攻克低盐腐乳技术,焕新百年老字号。乡情纽带与飞地经济乡贤反哺:湖南中方县聘请华为高管彭博担任发展顾问,依托深圳商会设立“人才驿站”,回引836名能人返乡创业。飞地研发:福建晋江引导企业在中心城市设“研发飞地”,将技术成果回迁孵化;丹凤县在西安设飞地吸引6个团队,新增产值1.2亿元。

 搜狗截图25年08月13日1407_24.jpg

系统育才:构建产教融合生态职教与产业深度绑定订单式培养:湖南平江县职校开设“辣条专业班”,课程涵盖挤压膨化技术、食品安全,累计培养230名专技人才并定向输送企业。混合所有制学院:克山县联合高校成立食品产业学院,为飞鹤乳业等企业订单培养300余名技能人才,实现从“输血”到“造血”转变。本土人才提质升级“土专家”赋能:岚皋县认证680名“田秀才”,魔芋专家王永成研发五项省级推广技术,带动农户增收。分层培育体系:江西上高县实施“百名人才进企业、千名干部下基层”,通过一线实践提升人才实战能力。用心留才:优化服务与生态政策找人”与全周期保障免申即享:克东县通过大数据比对自动发放住房补贴,三年投入2300万元兑现人才政策。三级服务模型:岚皋县构建“基础保障—职业发展—价值实现”体系,发放“优才卡”集成景区免票、医疗绿色通道等15项权益。

 搜狗截图25年08月13日1404_18.jpg

人文环境与荣誉激励人才专属节日:克东县将722日定为“人才日”,举办艺术展、服务联盟大集,建成人才公园强化认同感。企业家礼遇:湖南桃源县开设“书记餐叙”,152家企业提出需求274项,解决率达88.7%高效用才:推动人才价值转化产学研融合突破技术瓶颈揭榜挂帅:河南长垣市列支亿元创新资金,支持企业与中南大学等高校联合攻关,完成技术交易40项、金额14.66亿元。平台赋能:平江县建成院士工作站1个、国家级实验室1个、省级技术中心16个,助力企业技术升级。人才引领产业跃迁链式集聚:黑龙江穆棱市引进麻纺企业家陈卫东,带动17家产业链企业落户,成为全国亚麻纺纱单体第一城。绿色转型:江苏溧阳依托高端人才推动新能源产值达1750亿元,占全国动力电池出货量15%以上。

 搜狗截图25年08月13日1404_19.jpg

典型案例对比:差异化发展路径

县域

 

核心模式

 

创新点与成效

 

克东县

产业人才地图+柔性引才

三年引进1724人,人才留存率94.4%

平江县

产业链建工作站

建成43个平台,辣条班定向输送专技人才

岚皋县

三级服务体系

认证680名“田秀才”,GDP增长5.7%

中方县

乡贤经济+飞地驿站

回引836名能人,建成省级平台10

长垣市

亿元科研基金

技术交易14.66亿元,培育“创二代”

 搜狗截图25年08月13日1406_22.jpg

未来方向:数字化与生态化协同人才治理智能化构建“三库一体”数据中台(人才库、岗位库、政策库),如娄底市通过AI匹配简历与岗位,政策兑现效率提升50%。开发“人才码”集成交通、医疗等绿色通道,实现“一码通享”。生态化发展机制需求矩阵响应: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动态对接产业集群(如装备制造、文旅),课程与岗位标准实时校准。价值实现账户:将人才参与治理、乡村振兴折算积分,兑换创业资源(如湖南试点)。县域人才建设需把握 “精准化引才、本土化育才、生态化留才、场景化用才” 四维逻辑,通过政策协同(如克东“五有服务”)、技术赋能(如人才数字孪生)、文化浸润(如人才公园)三大支柱,将人才“变量”转化为发展“增量”,最终筑牢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智力基座。

 搜狗截图25年08月13日1402_15.jpg

县域经济发展路径与创新实践1.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立足禀赋,链式发展特色产业深耕三产融合创新2.科技与绿色双轮驱动数字化转型生态价值转化3.融入区域协同发展都市圈联动飞地经济突破建立自己的特色。如这次走访的庐江县通过独创的“五位一体”产业发展模式(一条产业链、一个工作专班、一个产业园区、一支专项基金、一套政策体系),系统性整合资源、优化服务生态,成功吸引了优秀企业和资本深度参与当地产业升级抓住技术端:在稀土永磁、异质结电池等细分领域形成“杀手锏”技术,打破美日欧垄断;绿色端:以分布式光伏试点、零碳工厂认证融入全球低碳供应链;制度端:通过“五位一体”模式吸引国际资本,输出中国标准(如ESG指南、绿色生产规范)。透过数据印证新质生产力对全球价值链的撬动效应。未来需加速布局固态电池、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推动庐江从“中国材料基地”升级为“全球绿色技术枢纽”。

 微信图片_20250813144432.jpg

需要有标杆。县域经济标杆主要体现在产业创新、文化传承、城乡融合及标准化建设等方面,不同地区根据资源禀赋形成了差异化发展模式产业创新标杆浏阳市构建了2+2+N”现代化产业体系,生物医药产业形成全国最大集聚区,电子信息与生物医药双千亿级产业领跑。文化传承标杆大冶市通过统战文化博览汇活动,将矿冶文化与统战工作结合,考察团参观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刘小红刺绣艺术馆等地标,感受非遗文化与现代产业的融合。城乡融合标杆浏阳探索“飞地经济”模式,通过通用航空产业基地等项目实现城乡产业联动,2024年发放涉农贷款超3亿元,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融安建立全国首个县域“双链”标准体系,涵盖金桔和香杉两大产业全产业链标准标准化建设标杆广西柳州市融安县依托香杉板材和金桔两大支柱产业,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达157.2亿元,为1.5万人提供就业机会。融安发布28项金桔相关标准和19项香杉相关标准,构建标准化生产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融安方案”。

 微信图片_20250813150107.jpg

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本质是一场生产力质的跃迁。只有将科技动能、制度创新与地域特色深度结合,才能激活县域这一“神经末梢”,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根基。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把握三大核心逻辑:差异化竞争——立足资源禀赋培育“人无我有”的特色产业(如临潼石榴、双峰农机);区域协同化——主动融入城市群分工,避免“小而全”陷阱(如长春县域承接一汽产业链);可持续转型——通过绿色金融、数字基建重塑竞争力(如商南县零碳园区试点)。唯有将“兴业、强县、富民”一体推进,才能激活县域这一城乡融合的“神经末梢”,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

 

阅读前一篇

新质生产力与可信数据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