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T Network的专利共享机制与传统专利池(Patent Pool)在目标定位、运作逻辑、成员关系和战略影响上存在根本性差异。
核心目标与防御对象:
维度 | LOT Network | 传统专利池(如AVS、Avanci) |
主要目标
| 防御专利主张实体(PAE/“专利流氓”)的诉讼风险 | 促进技术标准化、降低许可成本、减少专利纠纷 |
防御对象
| 仅针对流向PAE的专利(间接保护) | 针对所有潜在侵权者(直接许可授权) |
问题根源
| 解决专利被PAE收购后的滥诉问题 | 解决标准必要专利(SEP)许可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
LOT本质:是“专利流向管控工具”,通过协议约束专利转让行为,仅在专利流入PAE时触发免费许可,不影响正常商业活动。专利池本质:是“专利集中许可平台”,通过打包许可降低交易成本,但需持续支付许可费(如Avanci对每辆车收32美元)。
运作机制与触发逻辑:
机制类型 | LOT Network | 传统专利池 |
许可模式
| 被动触发型:仅当专利转让至PAE时自动生效许可 | 主动授权型:成员间永久交叉许可或对外统一许可 |
成员义务
| 限制向PAE自由转让专利(否则需接受许可约束) | 承诺按FRAND原则许可专利,参与收益分配 |
专利管理
| 不筛选专利质量,仅通过协议约束流向 | 严格评估专利必要性(如AVS需核心专利入池) |
成本结构
| 年费≤2万美元(大企业),中小企业免费 | 许可费按产品/销量收取(如H.264每设备0.1美元) |
关键差异:LOT的许可是“疫苗式预防”(事前防御),专利池许可是“治疗式解决”(事后补救)。
成员关系与利益分配:
关系维度 | LOT Network | 传统专利池 |
成员关联性
| 无直接许可关系,仅在PAE转让时形成间接保护 | 强绑定关系,成员交叉许可并共享对外许可收益 |
利益分配
| 无收益共享(免费许可),仅降低风险 | 按专利贡献度分配许可费(如AVS专利池) |
竞争性 | 成员间仍可相互诉讼(非PAE专利) | 成员间互不起诉,形成技术联盟 |
典型案例:LOT:特斯拉与丰田同为成员,但仍可互诉非PAE相关专利。专利池:华为加入AVS后,与其他成员共享音视频编解码专利收益。
地缘政治与技术主权影响:
战略维度 | LOT Network | 传统专利池 |
主导方
| 美国企业主导(谷歌发起),隐含美式规则枷锁 | 可本土主导(如中国AVS池)或国际共治 |
国家安全风险
| 削弱中国企业对美专利威慑力(如转让后无法起诉美企) | 本土专利池可增强技术自主权(如AVS对抗MPEG) |
案例
| 海康威视加入LOT后,在美专利转让PAE时对美企失效 | AVS专利池使中国数字电视免于MPEG高额收费 |
政治工具性:LOT被美国智库视为“创新战疫苗”,通过许可协议使非盟友国家专利对美企“无害化”。
适用场景与代表案例:
场景 | LOT Network | 传统专利池 |
典型代表 | 谷歌、阿里、小米(防御PAE) | Avanci(车联网)、AVS(中国音视频) |
最佳适用领域
| PAE高风险的多元技术企业(如消费电子、AI) | 标准化程度高的领域(如通信、能源互联网) |
企业需求
| 低成本规避诉讼风险,保留专利进攻性空间 | 推动行业技术统一,通过许可获利
|
功能互补性:部分企业同时加入两种机制(如阿里既是LOT成员,也参与AVS专利池),但需警惕战略冲突。
总结:本质区别的核心逻辑
对比维度 | LOT Network | 传统专利池 |
本质属性 | 专利流向管控协议 | 专利集中许可平台 |
核心价值 | 低成本构建PAE“防火墙” | 通过一站式许可降低交易成本 |
技术主权影响 | 可能削弱企业对美专利威慑力 | 本土专利池可强化技术自主权 |
企业选择建议 | 防御PAE为主的企业优先 | 参与标准制定或技术密集型企业优先 |
决策启示:1.防御PAE风险 → 选择LOT(如中小科技公司、全球化供应链企业);2.推动行业标准与技术共享 → 加入专利池(如能源互联网、新三样领域企业);3.双重需求 → 可并行参与,但需评估专利战略兼容性(如避免核心专利被LOT约束)。正如中国《专利池建设运行工作指引》强调的“市场化原则”,企业需在开放协作与主权保护间寻求平衡——专利防御的终极目标不是自我缴械,而是为了更自由地创新。
华为选择不加入LOT Network(License on Transfer Network)的决策,源于其独特的全球专利战略和地缘政治考量,对其他中国企业具有深刻的战略启示。华为不加入LOT的核心战略考量。1.保留专利进攻性,规避许可约束。LOT的核心机制要求成员在向专利主张实体(PAE)转让专利时,其他成员自动获得免费许可。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专利持有者(截至2024年Q2有效专利族超12万件,5G标准必要专利占比14%),需保持对美欧企业的诉讼威慑力。若加入LOT,将丧失对联盟内企业(含大量美国科技巨头)行使PAE收购专利的诉权,削弱其专利谈判筹码。案例:华为曾对Verizon、三星发起专利诉讼迫使其支付许可费,2024年对日企专利许可收入超10亿元,此类收益依赖其保留的诉讼权。
2.构建独立技术生态,避免标准话语权稀释。标准主导需求:华为通过极化码等核心专利主导5G标准,6G太赫兹通信原型机已领先美国50%传输速率。加入LOT可能需妥协技术标准控制权,而华为更倾向通过自主联盟(如鸿蒙生态,吸引3000家企业)强化技术霸权。地缘博弈考量:LOT被美国智库视为“创新战疫苗”,通过许可条款限制非盟友企业专利对抗美企。华为作为被美制裁的标杆企业,需避免陷入西方主导的专利规则体系。3.“专利换生存”的替代路径更高效。华为通过交叉许可(如与OPPO互换通信专利与芯片代工)、开放基础专利(鸿蒙OS)、专利货币化(对苹果、三星收费)实现技术自主,无需依赖联盟保护。2023年专利许可收入同比增35%,证明其独立运营模式的可行性。
华为专利战略的替代性布局:
策略 | 具体实践 | 效果 |
标准必要专利(SEP)霸权
| 提前1-2年预研技术,提案即同步申请专利(70%的5G SEP与标准提案直接对应) | 5G专利全球第一,迫使美国调整对华芯片出口政策(如H20解禁) |
专利组合攻防
| 核心专利(如极化码)+周边专利(基站节能)+防御专利(信号干扰规避),形成“绕不开”矩阵 | 专利无效请求驳回率达92%,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
生态化反制
| 开放鸿蒙OS专利,吸引开发者;与车企、物联网企业交叉许可,拓展万亿级市场 | 鸿蒙生态设备超11亿台,成为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
|
对其他中国企业的战略启示。1.评估专利定位:防御型or进攻型?防御型企业(如中小制造厂):加入LOT可低成本规避PAE风险,OPPO、vivo等通过专利池(如Avanci物联网联盟)降低诉讼成本。进攻型技术龙头:学习华为构建SEP壁垒,在6G、AI等前沿领域主导标准。如小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加速专利布局,需平衡商业扩张与技术深耕。2.建立“中式专利联盟”应对技术封锁。案例:顺德电压力锅专利联盟通过554件专利池掌控国际标准,避免重蹈DVD产业“代工陷阱”。路径: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共建垂直领域专利池(如光伏、量子计算),变“单打独斗”为“组团出海”。
3.将专利融入地缘博弈工具包。反制制裁:如华为向美企收取专利费,抵消芯片断供损失。规避风险:在海外目标市场(欧、亚、非)同步布局专利,防止地域盲区。参考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推动110项中国地标产品海外保护。深层逻辑:技术主权与全球规则的博弈。华为的选择揭示了中国科技企业面临的核心矛盾:短期:加入国际联盟可降低风险,但可能削弱技术话语权(如LOT隐含的美式规则枷锁)。长期:独立专利体系需承受制裁压力,却为技术自主赢得空间(麒麟芯片100%国产化、昇腾AI芯片反超英伟达)。
启示总结。技术巨头:效仿华为“专利武器化”,以SEP卡位国际标准,用许可收入反哺研发(如OPPO 5G专利全球第八)。产业链企业:加入防御性联盟(如LOT或行业专利池),聚焦细分领域降低风险。国家层面:推动“攻击型专利联盟”建设,复制电压力锅联盟模式,将中国技术优势转化为标准制定权。华为的抉择证明:在科技丛林里,专利从来不只是法律文件,而是企业生存的氧气面罩。中国企业的终极出路,在于以自主创新为盾,以专利战略为矛,在开放合作与技术主权间走出第三条路。
近年来在构建“中式专利联盟”方面取得突破的中国企业及典型案例,涵盖不同行业和技术领域,体现了专利协同、产业赋能和标准主导的战略创新。建筑工程领域:邱则有与空心楼盖专利联盟。代表企业:长沙巨星轻质建材股份有限公司(邱则有)。突破性实践:专利池规模:主导成立“中国专利保护协会空心楼盖专利联盟”,覆盖6000余件专利,形成“基础专利+防御专利+应用专利”组合策略,几乎垄断现浇空心楼盖领域核心技术。“群狼战术”维权:曾以39场专利诉讼全部胜诉(获赔超1000万元),通过多专利组合诉讼迫使侵权企业和解或付费许可,显著提升行业侵权成本。产业标准化:推动空心楼盖技术成为国家行业标准,项目应用于成都天府机场、腾讯总部等10万+工程,每年为国家节省建筑成本超100亿元。启示:以专利集群构建技术壁垒,通过联盟实现“专利→标准→产业控制”的闭环。
电力装备领域:崇仁智能制造知识产权协会。代表组织:江西省崇仁智能制造知识产权协会(聚焦变电设备产业)。突破性实践:“专利导航+质押融资”模式:通过1个产业专利导航+5个企业导航项目,促成232件专利转让,帮助13家企业获专利质押融资2.87亿元,贴息补助168万元。产学研协同:推动4家本土企业与高校签订技术转化协议,解决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薄弱问题(如23家企业完成知识产权贯标认证)。启示:区域协会整合产业链资源,以金融工具激活专利资产,助力县域特色产业升级。
新能源与新材料领域:宁波五大产业专利池。代表项目:宁波市海洋重防腐涂料、光伏储能等五大专利池。突破性实践:全链专利保护网:例如海洋重防腐涂料专利池联合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7家单位,汇集181件专利,覆盖“原材料→产品→应用”全链条,突破国外品牌垄断(原市占率超70%)。经济效益显著:近三年产生经济效益36.44亿元,技术应用于港珠澳大桥、深海采油平台等国家工程。配套机制:与国家级运营机构签约管理专利池,通过“专利鹊桥”AI模型精准匹配高校成果与民企需求(如200万专利许可撬动4500万产值)。
绿色科技领域:金风科技风电专利联盟。代表企业:金风科技(风电产业牵头单位)。突破性实践:“百链千企”工程牵头:作为国家专利产业化推进工程风电领域唯一牵头企业,联合产业链组建创新联合体,建设风电专利池,推动专利链与创新链融合。国际专利布局:拥有全球专利7365项,主导制定风电技术标准,助力中国风电设备出口“零关税”突破。战略目标:以专利联盟支撑“双碳”目标,提升产业链国际竞争力(如降低海上风电度电成本30%)。
中医药领域:津村中药种植技术共享联盟。代表合作:株式会社津村的子公司津村(中国)有限公司出资5.6亿元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中国医药集团。突破性实践:专利无偿开放:将高酸甘草栽培技术专利(提升品质与药效)无偿授权中国药企使用,推动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保护野生资源。产学研协同创新:十年研发突破种植技术瓶颈,带动中国甘草产业规模超亿元,重塑“经验种植→技术主导”转型。启示:外资企业联合本土机构构建开放专利池,以共享机制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其他创新模式。1.跨区域联盟(湖北茅箭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共建“内陆+湾区”专利转化联盟,促成20项专利合作(如智能制造、无人机技术),实现“湾区研发+内地转化”。2.开发区服务联盟(江苏江宁)。搭建“机构+高校+园区”三位一体平台,为企业提供专利评估、转化撮合服务(如助力慧尔视35万元技术合同签约)。
中式专利联盟的共性突破:
维度 | 传统模式 | 中式创新 | 代表案例 |
目标 | 单一防御侵权 | 产业升级+标准主导 | 邱则有楼盖标准 |
运作机制 | 封闭许可 | 专利共享+金融赋能+AI匹配 | 宁波专利池 |
地缘策略 | 国内市场 | 跨区域/跨国协同(如津村) | 茅箭湾区联盟 |
中国专利第一人、中国专利保护协会邱则有副会长以美国高通公司为例“他把全世界的通信,大量的核心技术做成了专利,做成了标准,把标准和专利结合是最高的境界。”中国的核心专利很少,能够制定标准的企业更少。“我把专利做到极致,做到这个程度,很有经验了,我们能做专利战略。很多企业听完我的课后找我做专利战略。他们做研发,我们做战略,这个要做成产业,服务中国每个行业排在前三位的企业,未来十年中,中国有一批顶级企业,做知识产权,成为国际上受人尊重的企业。美国贸易代表团讲我们是小偷,我们说他们是强盗,人家已经告别了强盗,我们不能一直做小偷。这是民族之魂。”
对中国企业的启示。技术卡位企业:学邱则有“专利集群+标准绑定”,将技术优势转化为行业话语权;产业链企业:加入区域专利联盟(如崇仁协会),借力金融和政策工具降低创新成本;开放创新者:借鉴津村共享模式,以专利开放换取生态位提升(如中药种植技术扩散)。中式专利联盟的本质是 “以专利为纽带,聚链成盟” —— 从单点维权到系统赋能,中国企业正将专利转化为产业协同创新的“基础设施”。像领导人说的核心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