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出海参加LOT Network也许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上)
2025-08-01 18:37:38

微信图片_20250801184903.jpg

今天张瑞娟老师(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协会副会长协会主要聚焦知识产权运营交易模式创新和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等领域)让我参加线上的学习,介绍LOT NetworkLOT的工作原理:LOT协议只针对PAE专利主张实体,如果LOT成员将专利出售给PAE,那么其他LOT成员将直接免费许可这些出售的专利,所以PAE就无法再对LOT成员提起诉讼了。加入LOT的企业不需要提供他们的专利,只是在发生专利转让时会触发协议内免费许可的规则中国企业签约直接和LOT签约,也是直接付款给LOT。有以LOT中国区代理方和企业沟通,为他们提供签约前和签约后除收款外的所有服务(签约后会有专门的客服维护客户关系)。企业加入之后最大的权利就是减少PAE的诉讼风险,也是我们共同的核心目的,签约之后客服方面也会不定期提供一些IP资讯类的信息资料给会员。下面是我学习体会。

微信图片_20250801184720.jpg 

LOT NetworkLicense on Transfer Network作为全球最大的非营利性专利保护社区,其独特的运作机制对成员企业、专利机构及标准组织具有深远意义。LOT的核心机制与运作原理1.PAE风险防御机制当成员企业的专利被转让给专利主张实体(PAEPatents Assertion Entities即“专利流氓”)时,其他所有成员自动获得该专利的免费、永久、不可撤销的许可,从而彻底规避PAE利用该专利发起诉讼的风险。运作逻辑:通过成员间协议约束专利流向,确保即使专利被PAE收购,也无法用于攻击联盟内企业,形成“专利诉讼疫苗”。2.低成本高覆盖的协作网络成员规模:覆盖全球超5,000家企业,包括谷歌、微软、亚马逊、阿里巴巴、鸿海(富士康)等巨头,涉及专利超494万项(占美国专利14%)。费用结构:中小企业免费加入,大型企业年费最高仅2万美元,远低于传统专利诉讼成本

 微信图片_20250801184636.jpg

加入LOT的核心动因1.直接降低专利诉讼风险与成本PAE诉讼通常导致企业每年损失数百万美元。加入LOT可避免因专利被第三方收购而引发的恶意诉讼,将资源集中于创新而非法律纠纷。案例:鸿海加入后,其5.5万件专利纳入共享池,既保护自身技术安全,也降低全球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风险。2.强化专利资产价值与技术合作促进专利交易:成员可自由转让专利,无需担忧后续被PAE滥用(如百度、阿里巴巴在技术交易中更灵活)。推动开放创新:消除专利壁垒后,企业更愿意共享技术标准(如横河电机加入后加速工业物联网合作)。3.融入全球创新领导网络LOT成员包含50%的美国前20大专利持有者及众多世界500强企业,加入后可参与技术领袖交流,提升知识产权战略水平。

 微信图片_20250801184833.jpg

对专利机构与标准组织的战略意义1.为专利机构提供风险管控工具专利机构(如企业IP部门)可通过LOT机制将专利资产“去武器化”,减少PAE诉讼威胁,同时保留专利的正常商用价值(如授权、转让)。案例:博通退出LOT后更易采取激进专利策略,反向说明LOT对专利攻击性的抑制。2.助力标准组织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标准化协同LOT成员间技术壁垒降低,加速行业标准统一(如物联网、汽车电子领域)。绿色技术推广:标准联盟网络(如绿色技术标准组织)可借助LOT机制,促进成员共享环保专利,降低技术转化成本。3.国家创新安全层面的双重性积极面:加入LOT可保护企业海外专利资产,例如海康威视、大华等被美制裁企业,可通过专利转让避免资产贬值。争议面:部分观点认为LOT本质是“美式专利枷锁”,削弱中国企业的专利威慑力(如华为未加入,保留对美企的诉讼权)。需权衡短期风险规避与长期战略自主

 微信图片_20250801184808.jpg

潜在挑战与辩证视角专利资产弱化争议:加入即承诺不对其他成员行使PAE收购专利的诉权,可能限制专利货币化能力。地缘政治影响:LOT被美国智库视为“创新战疫苗”,通过许可协议使美国企业免受非盟友国家专利攻击。平衡建议:企业需评估自身专利战略——若以防御为主(如制造企业),LOT价值显著;若以进攻为主(如专利巨头),需谨慎加入。

微信图片_20250720204645.jpg

为何加入?加入LOT的核心价值在于以极低成本构建全球级专利防护网,尤其适合三类主体:1.技术密集型企业(如AI、电子制造):减少PAE干扰,专注创新;2.跨国供应链企业(如鸿海):保障全球客户免受诉讼牵连;3标准组织成员:推动技术共享与行业标准化。对专利机构而言,LOT是风险管理的战略工具;对国家创新体系,则需在开放协作与专利主权间寻求平衡。决策关键点在于:企业是否愿意以部分专利威慑力换取系统性安全?若答案是肯定的,LOT仍是当前最优解之一

微信图片_20250801184657.jpg 

LOT NetworkLicense on Transfer Network)的专利共享机制是一种针对专利主张实体(PAE,即“专利流氓”)的防御性设计,其核心在于通过成员间的协议约束专利流向,确保即使专利被PAE收购,也无法用于攻击联盟内企业。核心运作机制1.“触发事件”与自动许可成员承诺:企业加入LOT时签署协议,承诺若其专利被转让给PAE,则所有其他成员自动获得该专利的免费、永久、不可撤销的全球许可。许可范围:仅针对PAE转让场景生效,不影响成员正常使用、出售或许可专利(例如向其他实业公司转让仍可正常主张权利)。2.低成本会员机制分层收费:年收入低于500万美元的企业免费;收入越高会费递增,但最高封顶2万美元/年(如谷歌、微软等巨头仅需支付最高档会费)。防御导向:费用远低于单次专利诉讼成本(通常百万美元级),本质是“众筹式”风险对冲。3.动态网络效应成员越多,共享专利池越大(目前超500万件专利),对PAE的威慑力越强。例如,若PAE收购某成员专利,因所有LOT成员已获许可,该专利对其商业价值归零。

 微信图片_20250801184740.jpg

完整流程示例:从专利转让到许可触发案例背景:LOT成员A(如“AlphaTech”)持有专利P。非LOT成员的PAE公司“PatentShark”试图收购P并用于诉讼勒索。分阶段流程1.初始状态(成员共存A加入LOT时,专利P被纳入协议约束范围,但A仍可自由使用、许可或出售P。其他成员(如公司B)未获得P的许可,若使用P可能被A起诉。2.专利转让(触发事件A将专利P出售给PatentSharkPAE)。LOT系统通过专利局登记或成员报备识别此次转让行为。3.自动许可生效转让完成瞬间,所有LOT成员(包括公司B)自动获得专利P的免费许可。PatentShark无法以P起诉任何LOT成员,其收购成本沉没,专利PPAE价值归零。4.后续影响A:已通过出售P获利,但失去未来用P起诉其他成员的权利(转让时已“免疫”其他成员)。对B:免费获得P的使用权,避免潜在诉讼风险,可继续投入研发而非法律纠纷

微信图片_20250801184622.jpg 

机制的战略意义与潜在争议1.防御价值降低PAE威胁:PAE 84%的专利源自企业收购,LOT切断其武器来源。保护创新:如字节跳动、快手等企业加入后,可将资源集中于研发而非应对诉讼。2.潜在争议专利资产弱化:成员承诺限制专利后续诉讼能力,可能削弱专利货币化空间(如华为、中兴未加入,保留对美企诉讼权)。地缘政治工具:美国智库将LOT视为“创新战疫苗”,通过许可协议使美国企业免受“非盟友国家专利攻击”。3.企业决策权衡适合加入者:PAE高风险企业(如中小科技公司)、全球化供应链企业(如富士康加入后保护全球客户)。谨慎加入者:专利进攻型巨头(如博通2025年退出LOT以强化专利诉讼策略)。总结LOT的机制本质是用部分专利威慑力换取系统性安全。其流程设计简洁高效,通过“转让即许可”的触发规则,在专利流入PAE时自动构建防护网。然而,企业需权衡短期风险规避与长期战略自主性——若目标是防御PAELOT是性价比最优解之一;若需保留专利进攻能力,则需谨慎评估。

搜狗截图25年01月28日2127_4.jpg

对中国企业而言,加入LOT NetworkLicense on Transfer Network)既是融入全球专利防御体系的重要机遇,也需警惕地缘政治与技术主权层面的潜在挑战核心机遇1.显著降低PAE诉讼风险与成本防御“专利流氓”:LOT机制可自动拦截成员转让给专利主张实体(PAE)的专利转化为诉讼武器,保护中国企业免于高额诉讼(PAE诉讼年均成本可达数百万美元)。案例验证:台积电、阿里巴巴等企业加入后,其专利资产在跨国交易中避免被PAE滥用,降低全球业务风险。2.低成本融入全球专利防护网络费用优势:中小企业免费加入,大型企业年费上限仅2万美元(约14万人民币),远低于单次专利诉讼成本。

微信图片_20250801184844.jpg 

规模效应:共享全球超4500家成员、494万件专利的防护池,覆盖谷歌、微软、丰田等巨头,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供应链中的稳定性。3.促进技术合作与专利资产流动性专利交易自由度提升:加入后企业可安全转让专利(如向合作伙伴或PAE),无需担忧后续反噬风险。例如百度、阿里通过LOT机制更灵活地开展技术交易。推动开放创新:消除专利壁垒后,中国企业可更深度参与国际技术联盟(如物联网、AI标准组织),加速技术落地与生态共建。4.强化国际知识产权话语权融入规则制定圈:LOT成员包含全球50%的顶级专利持有者,中国企业(如腾讯、小米)通过参与此类组织,可影响国际专利治理规则。

 微信图片_20250801184854.jpg

独特挑战与风险1.专利战略自主性受限“美式枷锁”争议:加入LOT需承诺专利转让后不向其他成员诉讼,相当于主动弱化专利进攻能力。华为、中兴未加入,正是为保留对美国企业的诉讼威慑力。货币化能力削弱:若企业以专利许可为主要营收来源(如某些专利运营公司),加入后将丧失对LOT成员的潜在诉讼收益。2.地缘政治与合规风险制裁背景下资产处置困境:被美制裁企业(如海康威视、大华)若需转让在美专利,受LOT约束只能低价出售或闲置,无法通过诉讼实现价值。国家安全疑虑:美国智库将LOT定位为“创新战疫苗”,旨在保护美企免受“非盟友实体”专利攻击,中国企业可能面临隐性歧视。3.长期技术竞争隐患创新成果被“无偿共享”:高价值专利(如5GAI技术)若转让给PAE,将自动授权全球竞争对手使用,可能削弱中国技术领先优势。案例警示:博通退出LOT以强化专利进攻策略,暗示防御性联盟可能限制企业的激进创新保护。

 微信图片_20250801184731.jpg

规则执行的不确定性法律效力存疑:LOT协议依赖成员自律,缺乏强有力跨国司法保障。若PAE通过壳公司规避约束,中国企业仍可能面临诉讼。决策建议:平衡防御需求与战略自主适合加入的企业类型技术密集型制造企业(如富士康、小米):需规避PAE干扰,专注供应链安全。出海依赖型企业(如移远通信、蔚来):通过LOT降低海外专利风险,提升客户信任。合作导向型创新主体(如腾讯、阿里):借LOT生态拓展技术联盟,推动标准共建。需谨慎评估的情形专利进攻战略企业:若以专利诉讼为核心盈利模式(如部分NPE),加入将导致资产贬值。地缘敏感领域企业:涉及国安或美制裁清单的企业(如半导体、AI公司),需优先考虑技术主权风险。风险缓释策略

 微信图片_20250801184709.jpg

分阶段参与:先以中小企业身份免费试用,再评估是否升级为付费会员。国内联盟对冲:同步参与中国专利池(如工业4.0技术联盟),平衡国际依赖加入LOT对中国企业是一把“双刃剑:短期:显著降低海外专利风险,助力全球化布局;长期:需警惕技术主权让渡与地缘政治捆绑。决策关键在于企业定位——若以技术防御与合作为主,LOT仍是高性价比选择;若追求专利威慑或身处敏感行业,则需优先构建自主保护体系,或通过国内联盟实现风险对冲。

 微信图片_20250801184816.jpg

看看案例。LOT NetworkLicense on Transfer Network)的运作机制主要通过“转让即许可”原则防御专利主张实体(PAE,即“专利流氓”)的诉讼威胁。尽管其核心价值在于“预防性保护”,因此公开披露的具体诉讼案例有限,但通过其机制设计、企业行为及行业数据可验证其实际效果LOT机制如何阻止诉讼:核心逻辑1.“专利疫苗”效应成员承诺:加入LOT的企业需签署协议,承诺若其专利转让给非成员(尤其是PAE),所有其他成员自动获得该专利的免费、永久、不可撤销许可。结果:专利对PAE的商业价值归零(无法起诉LOT成员),从源头切断PAE的武器来源。2.规模威慑截至2025年,LOT已覆盖全球超4,500家企业(含494万件专利),包括腾讯、阿里、特斯拉、小米、快手等中美科技巨头。PAE难以购买到可攻击LOT成员的专利,诉讼空间被大幅压缩。

微信图片_20250720135420.jpg 

实际阻止诉讼的典型案例推演案例1:柯达/北电专利拍卖危机(预防性拦截背景:2010年代,柯达、北电网络破产时,其数万项专利被拍卖。PAE(如高智发明)曾竞购此类专利并起诉科技公司(如苹果、微软)。LOT作用:若这些专利原持有方(如北电)是LOT成员,其专利被PAE收购后,LOT成员(如谷歌、IBM)将自动获得许可,PAE无法起诉。实际效果:虽无公开诉讼记录,但此后科技巨头(如微软、谷歌)积极加入LOT,直接原因即为预防类似风险。案例2:中国科技企业的防御实践(如快手、字节跳动背景:2021年快手加入LOT,因其上市后市值飙升,易成PAE目标。同期,字节跳动也加入LOT。潜在风险:短视频、推荐算法等领域专利是PAE高频诉讼目标(如美国NPE公司常起诉中概股)。实际效果:加入LOT后,二者未公开披露重大PAE诉讼。快手法务明确表示此举为“抵御专利诉讼风险,专注创新”。

微信图片_20250713190531.jpg 

案例3:特斯拉的开放专利与LOT协同背景:2014年特斯拉宣布开放电动车专利,但实际仍通过LOT加强保护。机制联动:特斯拉的专利若转让给PAELOT成员(如丰田、比亚迪)自动获得许可,避免PAE利用其专利起诉盟友。行业影响:电动车领域PAE诉讼显著低于通信/半导体领域,LOT与开放专利的组合策略贡献明显。数据验证:LOT的行业级影响1.降低PAE诉讼频率美国PAE诉讼占比从2014年(LOT成立年)的67%降至2023年的48%LOT成员聚集的行业(如云计算、消费电子)降幅更大。2.中国企业受益实例小米:加入LOT后,在美未再遭遇类似InterDigital的专利围剿(2018年曾遭337调查)。海康威视:作为安防龙头,曾多次被美NPE起诉,加入LOT后诉讼量下降(2022-2025年无新增重大诉讼)。

 微信图片_20250717211812.jpg

争议与局限:为何缺乏“公开案例”?1.预防性机制的特性LOT的价值在于“阻止诉讼发生”,而非“赢得诉讼”。成功案例多体现为“未发生的诉讼”(如PAE放弃购买专利或撤诉)。2.企业保密需求成员通常不公开具体被拦截的PAE威胁,避免暴露弱点或引发模仿攻击。3.地缘政治工具化争议部分分析认为,LOT被美国用于“专利接种”(Inoculation),使中国企业的专利难以对美国企业生效(如华为未加入,保留对美企诉讼权)。LOT的隐性价值与未来挑战核心价值:通过“专利共享免疫”机制,已实际阻止大量潜在PAE诉讼,典型案例体现为科技巨头的危机预防(如破产专利拍卖)及高风险企业(如中概股)的主动防御。挑战:需平衡防御PAE与保留专利进攻性(如博通2025年退出LOT以强化诉讼策略),并应对地缘政治博弈中的规则工具化倾向。关键结论LOT的成功不在于“打赢多少官司”,而在于“让多少官司根本打不起来”。其覆盖的494万件专利和4500家企业,本身就是全球创新生态的“防弹衣”。

 微信图片_20241027235202.jpg

LOT NetworkLicense on Transfer Network)与OINOpen Invention Network)均为全球知名的专利保护联盟,但二者在目标定位、运作机制和适用场景上存在显著差异 

核心定位与防御目标的差异:

维度

LOT Network 

OIN(开放发明网络)

主要目标

 

防范专利主张实体(PAE/专利流氓)的诉讼风险

保护Linux及开源软件生态免受专利攻击

防御对象

任何向PAE转让的专利(无论技术领域)

仅限于Linux系统”定义的核心开源技术(如内核、安卓、ROS等)

机制触发点

专利转让给PAE时自动触发免费许可

成员间永久性专利交叉许可(无需触发事件)

 微信图片_20240901163346.jpg

LOT优势:覆盖全技术领域,不限特定技术栈,成员企业向PAE转让专利时,其他成员自动获得免费许可,形成“专利诉讼疫苗”效应。OIN优势:深度聚焦开源技术,通过交叉许可构建Linux生态的“专利安全区”,尤其保护开发者免受核心开源组件的专利诉讼。

运作机制与成员义务的对比:

维度 

LOT Network 

OIN

许可模式

 

单向“转移许可”(仅限专利转让至PAE时生效)

双向“专利交叉许可”(永久互不主张)

成员义务

 

限制向PAE自由转让专利(否则需接受许可约束)

承诺不针对Linux系统主张专利

成本结构

 

中小企业免费,大型企业年费2万美元

零门槛加入,无年费

 

专利池规模

 

5000家成员,覆盖494万项专利(截至2025年)

3500家成员,交叉许可超270万项专利

 搜狗截图25年02月28日1005_5.jpg

LOT机制特色:以极低成本实现广泛防护,尤其适合频繁进行专利交易的企业(如科技巨头),但对专利货币化策略有一定限制(转让PAE后丧失诉讼权)。OIN机制特色:零成本加入,无持续义务,但保护范围严格限定于开源技术栈,对非Linux相关业务无直接价值。 

适用场景与行业覆盖:

场景

LOT Network

OIN

技术领域

全行业适用(电子、汽车、AI、制造等)

依赖Linux/开源软件的企业(云服务、嵌入式系统等)

典型成员

 

谷歌、微软、阿里、鸿海、Tesla、小米

IBM、微软、华为、阿里、中国移动

 

企业需求

 

防御PAE诉讼 + 保障专利交易安全

规避开源技术专利风险 + 融入开源生态

 微信图片_20250307233654.jpg

LOT更适用:专利资产流动性高、面临PAE威胁的多元化企业(如鸿海加入后保护其5.5万件专利的交易安全)。OIN更适用:深度参与开源贡献的技术公司(如华为贡献5.6万项专利以换取Linux生态保护)。地缘政治与战略影响LOT的政治属性:被美国智库视为“创新战疫苗”,通过许可条款间接限制非盟友国家企业利用专利对抗美国企业(如中国企业的专利转让后对美企失效)。OIN的中立性:聚焦技术生态保护,较少涉及地缘博弈,但成员包含多国企业(如华为、中移动),体现开源社区的全球协作性。

总结:核心优势与选择建议

联盟 

核心优势

局限性 

推荐企业类型

LOT

 

低成本广谱防御PAE、促进专利交易自由

削弱专利进攻性、隐含地缘约束

专利交易频繁、多元化业务的科技企业(如制造、电商)

OIN

 

零成本保护开源生态、强化技术协作

仅限Linux相关技术、对非开源业务无价值

深度依赖开源软件的服务商(如云服务、嵌入式设备)

 微信图片_20250530232436.jpg

LOT低成本广谱防御PAE、促进专利交易自由削弱专利进攻性、隐含地缘约束专利交易频繁、多元化业务的科技企业(如制造、电商)OIN零成本保护开源生态、强化技术协作仅限Linux相关技术、对非开源业务无价值深度依赖开源软件的服务商(如云服务、嵌入式设备)决策建议:1.防御PAE风险为主 → 选择LOT(尤其适合中小企业)2.深耕开源技术为主 → 加入OIN(如云服务、物联网企业)3.双重需求企业 → 可同时加入(如阿里、腾讯均为双成员),但需评估专利战略的兼容性。

 

阅读前一篇

中小企业出海参加LOT Network也许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