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与量子信息
2025-07-02 20:08:44

微信图片_20250701164836.jpg

量子信息(quantum information是关于量子系统状态所带有的物理信息。指以量子力学基本原理为基础、通过量子系统的各种相干特性(如量子并行、量子纠缠和量子不可克隆等),进行计算、编码和信息传输的全新信息方式。量子信息最常见的单位是为量子比特(qubit)——也就是一个只有两个状态的量子系统。然而不同于经典数位状态(其为离散),一个二状态量子系统实际上可以在任何时间为两个状态的叠加态,这两状态也可以是本征态。量子信息是突破经典计算机芯片尺度极限的新途径,具有计算能力、通信安全性和测量精度上的巨大优势。量子信息的范畴主要包括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测量三大领域。量子计算利用量子比特的叠加和纠缠特性,实现指数级的计算加速;量子通信基于量子纠缠和不可克隆定理,提供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测量则利用量子态的高灵敏度,实现超高精度的物理量测量。

 搜狗截图25年07月02日2011_13.jpg

全球量子信息产业发展呈迅猛之势。根据国际前沿科技咨询机构ICV以及光子盒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量子信息产业整体规模达到了80亿美元,预计20242030年的年复合增速(CAGR)将达到76.27%,到2035年量子总产业规模有望达到9089.1亿美元。中国方面,2024年量子信息产业规模为18.4亿美元,占全球比重为24.03%,预计2035年提升至2600.8亿美元,总量将超过欧洲。量子通信及相关信息安全领域是目前实用化进程最快的领域。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我国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国家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地面总里程已超12000公里,并成功实现四节点间300公里级量子直接通信网络,在大数据服务、政务信息保护、金融业务加密、电力安全保障、移动通信等领域形成示范应用和试商用项目。

搜狗截图25年07月02日2013_14.jpg 

量子信息科学是量子力学与信息科学交叉融合的前沿领域,其核心在于利用量子态(叠加、纠缠、非局域性等特性)进行信息编码、传输、处理和测量。以下从基础原理、核心分支、关键技术、发展现状与挑战、应用前景五个维度进行深度解析:基础原理:量子力学的三大支柱1.量子叠加(Superposition量子比特(Qubit)可同时处于 |0〉和 |1〉的叠加态(如 α|0+β|1〉),经典比特只能非01。核心价值:N个量子比特可同时表示 \(2^N\) 种状态,实现并行计算(如量子并行算法)。2.量子纠缠(Entanglement两个或多个量子比特形成关联态(如贝尔态 \(\frac{|00+|11}{\sqrt{2}}\)),对其中一个测量会瞬间影响另一个,无论距离多远。核心价值:实现量子隐形传态(Teleportation)和量子通信的安全保障。3.量子不可克隆定理(No-Cloning Theorem未知量子态无法被完美复制。核心价值:量子通信安全的物理基础(窃听必留痕迹)。

 搜狗截图25年07月02日2013_15.jpg

核心分支与技术路线1.量子计算 

技术路线

物理载体

优势

挑战

超导量子比特

超导电路(IBMGoogle

易集成、操控快

极低温要求(10mK

离子阱

囚禁离子(HoneywellIonQ

相干时间长、精度高

系统复杂、扩展难

光量子

光子(中国科大、Xanadu 

室温运行、抗干扰

量子逻辑门操作效率低

拓扑量子

马约拉纳费米子(微软)

理论抗噪性强

实验尚未实现

 

核心突破:量子霸权/优势:2019Google Sycamore53比特)3分钟完成经典超算万年任务。纠错编码:表面码(Surface Code)需千个物理比特纠错1个逻辑比特,是实用化关键瓶颈。

11.jpg 

2.量子通信A.量子密钥分发(QKD原理:BB84协议等,利用单光子偏振态传递密钥,窃听导致量子态坍缩而被发现。工程化:中国“京沪干线”(2017年,2000km)、墨子号卫星(2016年,星地1200km密钥分发)。B.量子网络目标:构建全球量子互联网(量子中继器、存储器为核心)。3.量子精密测量量子传感器:利用原子自旋(NV色心)、超冷原子等探测磁场/重力场微弱变化。应用:医疗:脑磁图分辨率提升100倍(癫痫病灶定位)。地质:地下油气资源探测精度提升。导航:量子陀螺仪(无GPS环境精准定位)。

640 (2) (1).jpg 

关键技术挑战 

领域

核心难题

解决方向    

量子计算

退相干(Decoherence

纠错编码、材料优化(如拓扑绝缘体)

量子门保真度(<99.99%需纠错)  

脉冲优化、低温控制

量子通信

远距离传输损耗

量子中继(量子存储技术突破)

量子测量

环境噪声抑制  

量子纠错、低温隔离

 搜狗截图25年07月02日2015_17.jpg

全球发展格局(2023年) 

国家/机构

量子计算

量子通信

政策支持

中国

九章光量子计算机(113光子)

墨子号卫星、京沪干线  

“十四五”规划专项千亿投资

美国

 IBM433比特)、谷歌(Sycamore

量子互联网蓝图

《国家量子倡议法案》  

欧盟

量子技术旗舰项目(10亿欧元)    

泛欧量子通信基础设施

Horizon Europe计划

 搜狗截图25年07月02日2004_5.jpg

未来应用场景(10-20年展望)1.药物与材料设计量子计算模拟分子动力学(如高温超导材料、蛋白质折叠),缩短研发周期从10年→数月。2.金融优化组合优化问题(投资组合、风险分析)效率指数级提升。3.人工智能量子机器学习加速大数据训练(如量子支持向量机)。4.国家安全量子通信保障国防、电网等高安全网络5.基础科学量子模拟揭示宇宙学、凝聚态物理未解之谜(如高温超导机制)。哲学与伦理思考1.计算本质:量子计算是否挑战“丘奇-图灵论题”?2.安全悖论:量子计算机可破解RSA加密,但量子通信又提供终极安全,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3.技术鸿沟:量子技术可能加剧全球数字不平等。

 微信图片_20250621210021.jpg

量子信息科学与医学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医疗健康领域的技术范式,以下从核心技术突破、应用场景及挑战三个维度系统解析二者的关联:量子计算:医学研究的“超级加速器1.药物研发效率革命分子模拟:传统计算机难以高效处理蛋白质折叠或药物-靶点相互作用模拟,而量子并行计算可指数级提升效率。例如,医图生科利用量子-AI框架TyxonQ加速雄激素脱发药物管线研发,已进入临床前阶段,较传统周期缩短60%以上。薛定谔方程求解:通过量子算子迁移学习框架(如SMILES启发的量子本征求解器),AI优化量子门设计,突破复杂分子动力学模拟瓶颈。2.医学影像与疾病诊断乳腺癌钼靶检测:本源量子“悟空”超导计算机联合蚌埠医学院,实现量子算法优化影像分析,降低假阳性率,提升筛查精度30%。图像处理瓶颈突破:量子线路表达能力强于经典算法,处理癌症图像数据时参数规模减少50%,资源消耗显著降低。

 图片也1.png

量子传感:医疗诊断的“超灵敏触角量子传感器利用量子态叠加与纠缠,实现对生物信号的纳米级探测: 

应用领域

传统技术局限

量子技术突破

案例/进展

脑疾病诊断

MRI体积大、SQUID需超低温

光泵磁力计(OPM)室温运行,便携非侵入

OPM-MEG系统精准监测癫痫、阿尔茨海默病

胎儿监护

超声诊断心律失常精度不足

胎儿心磁图(fMCG)实时捕捉微弱磁信号

检测胎儿心律异常,提升产前诊断可靠性

肿瘤研究

细胞级变化难以实时追踪

金刚石量子传感器测细胞温度/磁场变化

监测肿瘤代谢状态与药物响应

便携检测

光学传感器依赖外部光源

自发光生物传感器(瑞士EPFL研发)    

利用量子隧穿效应产生光子,实现无标记实时检测

搜狗截图25年07月02日2005_10.jpg 

量子通信:医疗数据安全的“终极护盾”1.隐私保护与数据合规量子密钥分发(QKD)基于量子不可克隆定理,为患者基因组数据、电子病历提供理论无条件安全的传输保障。中国“京沪干线”量子通信网络已示范医疗敏感数据加密传输可行性。2.后量子密码学(PQC)预备量子计算机威胁现有RSA加密体系,医疗系统需提前迁移至抗量子攻击算法(如NIST标准化PQC协议)。

74fc3478d2ba38d1.jpg 

产业生态与挑战1.中国进展医图生科:全球首发量子-AI拉曼光谱系统,快速建模纯品物质特征;本源量子:联合高校成立国内首个“量子计算与数据医学研究院”,推动交叉人才培养。2.全球竞争格局美国IBM部署全球首台医用量子计算机(克利夫兰医学中心),主攻新药与基因组学;欧盟量子旗舰项目聚焦脑成像OPM传感器产业化。3.核心挑战技术瓶颈:量子退相干问题制约计算可靠性(需千物理比特纠错1逻辑比特);监管滞后:FDA医疗器械审批周期长,量子诊断设备商业化受阻;跨学科协作不足:临床医生与量子工程师需共建需求导向研发体系。

77db39c9ccd7367c.jpg 

量子通信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竞争领域,中国已从技术追跑者逐步转向领跑者。要实现全面赶超国际先进水平,需在技术攻坚、标准制定、产业生态和国际合作四大维度协同突破。结合前沿进展与全球竞争态势,具体路径技术突破:抢占核心制高点1.单光子源技术领先中国科大与九章团队研发的量子点单光子源,系统效率达71%,单光子纯度超98%,成码率比传统弱相干光源提升2.535.40 dB,突破线性光学量子计算的损失容忍阈值。战略意义:为长距离量子通信和量子网络提供关键光源,解决传统激光光源的泊松分布限制。

 搜狗截图25年07月02日2014_16.jpg

2.远距离传输能力墨子号卫星实现1200公里地面站量子态远程传输,保真度超经典极限;国内团队构建300公里全连接量子直接通信网络,节点间量子态保真度达85%以上,为全球最长距离多节点量子网络。技术瓶颈突破:采用双泵浦光参量下转换技术,提升抗干扰能力;光学一体化粘接技术克服大气湍流干扰。3.量子接口与探测革新中性原子态探测实现99.985%保真度(全球最高),原子丢失率低于3‰,兼容量子纠错协议。应用潜力:为量子中继器和分布式量子计算提供高可靠性节点。标准化与产业生态:构建自主话语权1.标准体系主导中国已主导ITU首个QKD标准(Y.3800),发布21项量子国标,覆盖硬件接口、安全认证和应用规范。破局关键:加速推进“量子-AI医疗诊断”“电网量子安全防护”等杀手级应用标准,抢占行业规则制定权。

 搜狗截图25年07月02日2006_11.jpg

2.产业生态痛点与对策

痛点

解决方案

案例/进展

检测能力缺失

建设千比特级基准测试平台

合肥国家实验室开放量子中继测试床

国际准入受限

推广“一带一路”标准输出

巴基斯坦量子保密通信示范项目

供应链韧性不足

构建“区域制造+本地化”产能布局

东南亚/中东欧设制造枢纽

搜狗截图25年07月02日2005_9.jpg 

3.企业全球化布局面对美国关税壁垒(出口成本增30%),中国企业转向新兴市场:国盾量子在拉美部署政务量子网,九章量子光源产品打入欧洲科研市场。国际竞合:技术突围与规则博弈1. 全球技术梯队对比 

国家

优势领域

中国对标策略

美国

量子计算硬件(IBM 433比特)

超导量子芯片自主流片能力建设   

欧盟

量子传感(OPM脑成像)

联合NIST推进后量子密码迁移标准  

日本

量子网络架构

主导东亚量子互联协议    

 搜狗截图25年07月02日2004_6.jpg

2.技术封锁与反制封锁现状:欧美以“安全合规”限制中国设备接入全球网络,超导探测器等核心部件禁运。反制路径:通过金砖国家合作体系(如巴西、南非)建立替代供应链;自主研发集成量子光子芯片,替代超导纳米线探测器(SNSPDs)。

搜狗截图25年07月02日1959_1.jpg 

未来攻坚方向:从领跑到全面主导1.量子互联网核心突破中继技术:开发室温量子存储器(当前需超低温),降低量子网络部署成本。纠缠分发速率:目标将1200公里传输光子对数从300 Hz提升至MHz级。2.交叉技术融合量子-AI:九章光源+AI算法优化乳腺癌筛查效率30%;量子-经典混合计算:构建抗噪架构,解决NISQ时代实用化难题。3.伦理与安全治理主导量子黑客攻防国际测试床建设,制定《量子技术伦理公约》,防范量子计算破解RSA引发的全球安全危机。

微信图片_20241121153456.jpg 

“新质生产力”与“量子信息”是当前中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两大关键概念,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涵定义:指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的先进生产力。它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关键特征:高科技:依托颠覆性、前沿性技术(如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科学等)。高效能:实现远超传统生产方式的效率和产出。高质量:产品和服务具有高附加值、高竞争力和可持续性。创新驱动:核心驱动力是科技创新,尤其是原创性、引领性创新要素升级: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劳动者掌握新技能,劳动资料智能化、数字化。

 微信图片_20250701164858.jpg

量子信息技术的定义:基于量子力学原理(叠加、纠缠、测量)发展起来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主要分支:量子计算:利用量子比特并行计算能力,理论上在特定问题上(如大数分解、材料模拟、优化问题)具有指数级超越经典计算机的潜力。量子通信:利用量子态不可克隆原理实现理论上无条件安全的信息传输(如量子密钥分发 QKD)。量子隐形传态也是重要方向。量子精密测量:利用量子叠加态对环境微小变化的超高灵敏度,实现远超经典极限的测量精度(如时间、重力、磁场)。量子信息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与重要支撑:量子信息技术正是新质生产力所强调的“技术革命性突破”的典型代表,并在多个维度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微信图片_20250702092850.jpg 

1.提供颠覆性算力 (赋能高效能):量子计算:解决经典计算机难以企及的复杂问题(如新药研发、先进材料设计、复杂金融模型优化、物流路径规划、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加速等),极大提升研发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创造全新产品和服务,是突破“算力瓶颈”、实现生产力跃升的核心引擎。驱动人工智能新范式:量子计算可能催生量子机器学习等新算法,为人工智能带来质的飞跃。2.提供革命性安全保障 (赋能高质量与安全发展):量子通信:提供理论上无法破解的通信安全,是保障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电网、金融、国防)、数字经济核心数据和未来智能网联社会安全可信运行的基石。安全是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前提。

 图片就1.png

3.提供前所未有的感知能力 (赋能高质量与创新):量子精密测量:在医疗成像(如量子传感脑磁图)、地质勘探、导航授时(下一代量子定位、导航与授时 PNT 系统)、基础科学研究等领域带来精度革命,催生新的检测手段、诊断方法和科研工具,推动产业升级和原始创新。4.催生全新产业生态 (赋能新产业):量子信息技术的研发、产业化及应用,本身就在创造全新的产业集群(量子芯片、量子软件、量子云平台、量子安全设备、量子传感器等),成为新质生产力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5.加速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赋能要素升级):量子计算的强大处理能力,有助于从海量、复杂的数据中挖掘更深层次的价值,提升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效用。量子通信为数据的安全流通和共享提供保障。

微信图片_20250621210007.jpg 

发展量子信息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举措1.国家战略高度:中国(以及全球主要科技强国)都将量子信息技术视为未来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投入巨资进行研发(如中国的“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重大项目专项等),旨在抢占新质生产力的技术先机。2.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要求打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量子信息的发展正需要这种深度融合,从基础研究突破到工程化、商业化应用快速转化。3.人才是关键:发展量子信息需要顶尖的物理、数学、计算机、工程等交叉学科人才,这与新质生产力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高度契合。

 12.jpg

量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产业化落地,亟需标准化建设作为关键支撑。标准化不仅是技术成熟的标志,更是产业协同、安全可控和国际竞争的核心抓手。以下从战略意义、核心领域、全球进展、中国行动与挑战五个维度深度解析二者的关联:

微信图片_20250630092028.jpg 

标准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维度

核心作用

技术互操作性

统一量子硬件接口(如量子比特控制协议)、软件栈(量子指令集),打破“碎片化”生态  

产业化加速

降低研发成本,推动量子芯片、设备、云平台的规模化生产与应用

安全可信基石

建立量子加密算法评估标准、量子随机数检测规范,防范“伪量子安全”产品风险

国际话语权

建立量子加密算法评估标准、量子随机数检测规范,防范“伪量子安全”产品风险

 案例:IBMOpenQASM(量子汇编语言标准)已成为全球超导量子计算软件生态的通用接口。

1716133711778875.jpg 

标准化核心领域与焦点议题  

1.量子计算 

标准类型

关键内容

代表组织/项目

硬件接口

量子比特操控微波脉冲参数、低温测控协议

 IEEE P7130™(量子计算框架标准)

软件栈

量子编程语言语法(如Q#Cirq)、编译器优化规范

ISO/IEC JTC 1 WG14

性能基准

量子体积(QV)、量子门保真度测试方法

MIT Lincoln Lab基准测试套件

 1714956862124133.jpg

2.量子通信QKD系统安全认证:检测窃听漏洞的量化指标(如中国《量子密钥分发产品安全检测要求》)。量子网络架构:量子中继节点协议、量子-经典网络融合标准(ITU-T SG13重点课题)。3.量子测量传感器校准规范:金刚石NV色心磁力计的灵敏度标定方法(NIST主导)。医学诊断应用:脑磁图量子设备的临床数据采集流程标准化(FDA正在推进)。  

 搜狗截图25年01月16日2057_2.jpg

全球标准化竞争格局

国家/联盟

核心策略

突破性进展

中国

技术研发+标准专利”同步布局

主导ITU首个QKD标准(Y.3800)、发布21项量子国标

美国

政府-企业协同(NIST+IBM/Google

 NIST后量子密码标准(CRYSTALS-Kyber4算法)

欧盟

依托ETSI强制统一市场准入   

 QRNG(量子随机数)设备安全认证标准ETSI GS QSC

日本

产学研联盟(东芝+NICT)主攻量子网络

量子中继设备互操作性标准(2025年目标)

关键冲突点:中美在量子网络架构(集中式vs分布式)和后量子密码迁移路径上存在根本性路线分歧。

微信图片_20241222003711.jpg 

中国标准化行动与挑战1. 体系化建设组织架构:全国量子计算与测量标委会(TC578)、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量子工作组。标准图谱:A[基础标准] --> B(术语/符号标准)  A --> C(量子比特表征方法)  D[技术标准] --> E(量子芯片设计规范)  D --> F(QKD产品安全等级)      G[应用标准] --> H(量子云平台服务指南)  G --> I(医学量子传感器临床路径)```

 微信图片_20250302133945.jpg

2.产业化痛点标准滞后于技术:量子纠错编码等前沿领域尚无成熟测试标准。检测能力缺失:国内量子计算性能基准实验室尚未覆盖千比特级系统。国际规则博弈:欧美以“安全合规”为由限制中国量子设备接入全球网络。3.破局路径抢占“杀手级应用”标准:率先制定量子-AI医疗诊断、电网量子安全防护等行业应用规范。建设开放试验床:合肥国家实验室量子中继测试平台向企业开放标准验证。推动标准“出海”:借力“一带一路”推广量子保密通信标准(如巴基斯坦示范项目)。  

 微信图片_20250613101316.jpg

量子信息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临界点,其颠覆性源于对信息本质的量子重构。未来十年需突破纠错技术与工程集成瓶颈,一旦成功,将重塑计算、通信、感知的底层范式,成为人类文明的新基础设施。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先,但量子计算硬件与欧美仍有差距,需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量子信息从实验室到病床的变革路径短期(1-3年):量子传感优先落地(如便携脑成像设备、无标记生物检测芯片);中期(5-10年):量子-AI混合平台驱动个性化药物研发与精准诊疗;长期挑战:需构建“量子就绪”医疗监管框架,推动保险支付覆盖量子诊断项目。量子信息与医学的融合已超越技术概念,成为重塑疾病认知和健康管理的核心变量——它既要求科学家在实验室突破退相干枷锁,更需政策制定者以预见性监管为生命科技革命铺路。

 搜狗截图25年01月05日1153_14.jpg

技术-产业-规则的三级跃迁中国量子通信的赶超需沿“单点突破→生态主导→规则输出”路径进阶:短期(13年):以九章光源、墨子号网络为支点,实现量子传感医疗设备商业化;中期(5年):建成泛亚太多节点量子互联网,主导ISO量子网络架构标准;长期壁垒:需在量子纠错编码(千物理比特/逻辑比特)和室温量子存储等“无人区”率先突破。量子通信的竞争本质是规则制定权之争。中国若能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标准话语权,并通过“一带一路”推动标准出海,将重塑全球数字安全秩序——这不仅需要科学家在实验室攻克退相干难题,更需政策制定者以“超前布局”思维构建量子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

微信图片_20240820195146.jpg 

量子信息是新质生产力“高科技”属性的核心体现,是驱动其“高效能”、“高质量”发展的革命性技术引擎之一。发展量子信息是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战略路径,它通过提供颠覆性算力、革命性安全保障和超精密感知能力,赋能传统产业升级、催生全新产业、加速创新循环、保障安全发展。将量子信息等前沿技术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实现新质生产力“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目标的必然要求。可以说量子信息技术是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核心科技支柱与强大加速器,而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也为量子信息技术的突破和应用提供了广阔的战略需求和市场空间。两者紧密相连,共同指向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微信图片_20250420180342.jpg

标准与技术的螺旋进化量子信息标准化已进入黄金窗口期:短期(1-3年):以性能基准和安全认证标准打通产业化“最后一公里”;中期(5年):构建跨平台量子互联标准,奠定量子互联网基石;长期挑战:需在量子-经典融合计算、量子伦理等前沿领域提前布局规则设计。标准化本质是技术主权之争。中国若能在量子指令集、QKD安全等级等关键标准上占据主导,将重塑全球科技治理体系——这不仅需要科学家攻克退相干难题,更要求政策制定者以“标准先行”战略为新质生产力铺轨。

微信图片_20250521210400.jpg


 

阅读前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