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需要八德
2024-02-04 21:17:18

微信图片_20240103214628.jpg

在治国的方略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搜狗截图24年02月04日2119_1.jpg

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

 搜狗截图24年02月04日2120_3.jpg

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

 搜狗截图24年02月04日2121_5.jpg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搜狗截图24年02月04日2122_8.jpg

“师”与“儒”接受传统的六德(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术)。从施教的内容看,中国古代的社会教育完全是基于华夏族在特定生活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价值观、习惯、惯例、行为规范和准则等文化要素之上而进行的。儒家学派全盘吸收这些文化要素并上升到系统的理论高度。才有“孝悌忠信 礼义廉耻 仁爱和平”。

搜狗截图24年02月04日2210_21.jpg

后来由思想家朱熹总结成: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朱子八熹,是儒学的精髓,是古人做人的根本道德,也是人生的八德。也有人认为这八字前四字见于孟子,后四字见于管子。孙中山、蔡元培等提出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新“八德”,这是“中体西用”、中西道德精华相融合的杰作。

搜狗截图24年02月04日2214_22.jpg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个字被称为人生八德的深刻含义。

搜狗截图24年02月04日2131_12.jpg 

一.孝:是孝顺。孝顺父母,这是为人子女的本份,孝顺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往大了说,可以是对国家尽忠,这也是大“孝”。一个人能知恩感恩,孝心才得以萌生。我们中国老祖宗留下的文字都是智慧的符号。“孝”字是会意字。一个“老”字,加一个儿子的“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叫“孝”。所以,上一代和下一代密不可分。我们看这个字就好像一个儿子背负着一个老子。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代代相传。上一代总是想着如何培育下一代,才能对他的父母、他的祖先有所交代;同时为社会培养出一个好孩子,也是对社会有所交代。而孩子理应将奉养父母的责任扛在肩上,时时想着父母、孝顺父母,不仅养父母之身,还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和父母之智慧,这样才能真正让父母身心更快乐,生活更圆满。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歌德。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搜狗截图24年02月04日2134_14.jpg 

二.悌:是悌敬。是兄弟姊妹之间的,就是兄弟友爱,相互帮助。扩而充之,对待朋友也要有兄弟姊妹之情,这样人和人之间才能消除矛盾,相互谦让。兄弟之间如果将利益放在第一位,亲情放在第二位,就大错特错了。不但有违兄弟之道,也有违孝道,因为假如兄弟反目,最痛心的是父母。所谓“三岁看老”,三岁的孩子谦逊知礼,其后必有大成。

 搜狗截图24年02月04日2135_15.jpg

三.忠:是尽忠。忠为会意字,一个“中”字,加一个“心”字,表明“心正”。一个人的心不偏不斜,是为“忠”。换句话说,就是经典里面讲的正知正见。你的言语出之于正知正见,亦为“忠”。尽忠国家,这是作国民的责任,就是要忠于祖国和人民。“忠”也是要忠于组织和自己的工作职责。

 搜狗截图24年02月04日2121_6.jpg

四.信:是信用。是指做人诚实不欺骗别人,我们与人交往要有诚信。民无信不立,与人交往,言必合宜,绝不食言,不妄语,不轻诺,言既出,事必行。信用朋友,对朋友言而有信,不可失信用。将来到社会服务时,言必忠信,行必笃敬,说出的话,一定要有忠有信,不欺骗他人。所做的事,必须要有恭恭敬敬的态度,认真去做,绝对不敷衍了事。

 搜狗截图24年02月04日2122_7.jpg

五.礼:是礼节。是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礼仪。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应学会礼仪,以礼待人。即洁身自爱,知节用和,克己制欲,不涉奸乱,端正心思,以德治事。见到人要有礼貌,我们应该遵守各种规定,遵纪守法。学生见到师长要敬礼,见到父母要敬礼,见到客人要敬礼。不但表面上要敬礼,心里上更要恭敬,这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体现。

搜狗截图24年02月04日2120_4.jpg

六.义:是义气。是指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正义感。在社会活动中言行举止合乎正义和公益,不起盗心,不占便宜,不偏不倚,俯仰无愧。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无论谁有困难,要尽力去帮助,解决问题。对朋友要有道义,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绝无企图之心。

 搜狗截图24年02月04日2135_16.jpg

七.廉:是廉洁。是指人的品行正,不贪污,廉洁自律。我们做事情应当洁身自爱、廉洁奉公,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在思想上以清廉为乐。有廉洁的人,无论见到什么,不起贪求之心,没有想占便宜的心,而养成大公无私的精神。

 搜狗截图24年02月04日2157_19.jpg

八.耻:是羞耻。是说做人应懂得知耻、要有羞愧感。孔子曰:“知耻近乎勇”,一个民族的强盛,往往崛起于这个民族自知所遭受的耻辱,继而才能勃发图强之力。凡是不合道理的事,违背良心的事情,绝对不做。人若无耻,等于禽兽一样。“耻”也是自尊自重。知道错误就去改过,不也是勇的表现吗!

 搜狗截图24年02月04日2138_18.jpg

当然也有人把口德,信任德,掌德,面德,礼节德,理解德,谦让德,尊重德叫为八德,认为人活一世,积好八德,可以非富即贵,这是现代人的创造。人生在世,积德很重要,《易经》上讲: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个人没有厚重的德行,就无法承载巨大的福报,即使福报来了,也会变成灾祸。所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讲的也是这个道理。所以人生在世就是修身立德,若能修好,好运自来!

搜狗截图24年02月04日2129_10.jpg

阅读前一篇

人生需要八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