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是以新技术深化应用为驱动,以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快速涌现为重要特征,进而构建起新型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体系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出现和发展壮大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领导人强调:“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
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列入“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部署中,可见新技术应用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发展上,用数智化赋能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近日与搞农业的高总交流,他关注如何体现新质生产力在农业中应用。农业生产中体现新质生产力的应用主要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用现代科技、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提高生产效率、质量和可持续性。农业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对农田土壤、气象条件、作物生长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智能化农机是使用无人驾驶拖拉机、智能喷药机器人等智能化农业机械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减少人力成本。生物技术是运用基因编辑、转基因等生物技术培育优良品种,提高作物抗病虫性、耐逆性和产量。精准农业是采用遥感技术、无人机等手段,实现农田的精准施肥、灌溉和植保,降低资源浪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其他循环农业,农业供应链管理,农业金融服务等措施,新质生产力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今天参加活动中有老师关注教育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及应用方式。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也是重要的方面。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通过网络,学生和教师可以访问到海量的在线课程、教育工具和互动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知识交流。建立在线教育平台提供远程教学和学习的机会和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支持有市场。创新教育模式:项目式学习、协作学习等,这些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通过项目合作和问题解决来学习新知识;利用在线工具和平台进行课堂管理和学生互动有意义。智能化教学辅助工具:如智能教育机器人、自适应学习系统等,这些工具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资源和辅导。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智能教育机器人作为助教,辅助教师进行学生管理;使用自适应学习系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有作用。其他如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建立教育数据管理系统用教育数据和分析优化教育决策和资源配置等有助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在医疗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也为医疗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医疗机构能够收集和分析海量的医疗数据,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医生可以更加精准地判断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医疗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成为可能,实现了对病人健康状况的实时监测和预警。生物技术的发展将推动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医疗领域的创新,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为医疗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基因编辑、细胞治疗等新技术为一些难以治愈的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不久的将来,ICT技术(信息通讯技术)将与人体生物数据相结合,使得“健康可计算”成为现实,柔性电子检测穿戴式设备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品,各种原本须去医院的检测随时可通过6G技术传到互联网医院,AI医生通过无人机或其他无人快递方式将药品送到人们手中,一般的体检或去医院看病成为过去,人类将活得更健康,更有质量。
化石能源对环境有污染,可再生能源取代资源有限。未来,新能源将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和利用,可控核聚变、太阳能将成为21世纪的能源支柱。作为地球万物生长的动力源泉,太阳的能量仿佛取之不竭,其能量就是来自核聚变,核聚变能具备为人类源源不断提供高效能源的潜力。不久的将来,全球绝大多数的能源将来自于太阳能或可控核聚变,新能源应用将遍布到生活的每个角落。理论上以可控核聚变提供动力的新能源汽车从出厂到报废不再需要充电,想象一下,未来的汽车、飞机、游艇等出行工具的能源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加油站、充电桩将成为回忆。新能源和自动驾驶技术的高速发展,让人类开启住宅、办公室之外的“移动第三空间”。
创新要素正加速向企业集聚,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撑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能够更好地把技术创新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为了避免造成技术创新和经济效益“两张皮”的状况,企业技术创新不能天马行空,也不能孤芳自赏,而是要围绕市场和产业需求做文章,瞄准应用这个靶心发力,更注重实用性,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效对接。企业应在自主创新上下功夫,加大研发投入,按照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从国家发展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企业应联合科研院所、高校等组建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联合体,促进技术、人才等各类创新要素高效配置和有效集成,持续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的“核心圈”,构筑产业和经济效益的“朋友圈”,缩短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进入产业链、供应链的中间环节,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应该“双向奔赴”。我们要思考怎么找到应用创新。始创新和应用创新,前者以技术为中心,后者以客户为中心。原始创新是基础研究促进应用发展,应用创新是应用促进基础研究。应用创新是先有需求后有创新,原始创新是先有创新后有应用。飞机是应用创新的代表,人先有飞向蓝天的需求,后面才发明了飞机;X光、互联网是原始创新,人先发明了X光、发明了互联网,后面才去找应用。场景创新就是创新的中间状态,它更接近于真实世界。场景创新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它以技术为驱动,但不局限于技术。始终围绕用户的需求,从实际问题的解决出发,强调用户体验。它不仅注重技术的创新,更注重在特定的场景下,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实际问题。场景创新更注重将理论转化为实践,通过创造出新的场景,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场景创新作为原始创新与应用创新之间的新型创新方式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共享经济就是一种典型的场景创新。通过结合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社会闲置资源进行高效地利用,满足人们的出行、住宿等需求,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智能手机也是场景创新的产物,它的成功来自于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从功能机的短信、通话和娱乐功能,到智能手机的互联网接入、摄像头、定位等多元化功能,技术的突破为场景应用的创新提供了可能。场景应用创新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场景创新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策、市场、技术等。政策的支持能为场景创新的推进提供制度保障;市场的需求能为场景创新提供源动力;技术的发展能为场景创新提供技术支持。
"人工智能+"与各行业融合创新应用场景。如智慧医疗与健康方面,从智能诊疗、医学影像智能识别到医疗机器人,人工智能正逐渐渗透到医疗行业的每一个角落,推动着医疗服务的升级和优化。在智能诊疗方面,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分析,协助医生精准诊断。通过综合分析多维度数据,识别健康风险,提供有价值参考。模拟专家思维,提供远程会诊,缓解资源不均。医学影像识别方面,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和图像识别技术,自动分析解读医学影像,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减少误诊和漏诊。辅助病灶定位、手术导航,提高手术精准度和安全性。医疗机器人承担重复性、高强度和危险性工作,减轻医护人员负担。可远程操控和自主导航,支持偏远和特殊环境医疗服务。未来将在个性化治疗和康复护理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智慧交通方面,“人工智能+”在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人工智能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则可以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交通流量、道路状况等数据,智能地调整信号灯的配时方案,以优化交通流,减少拥堵和延误。这种智能信号控制系统不仅可以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还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尾气排放,从而有助于实现绿色出行。“人工智能+”算法在自动驾驶汽车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包括环境感知、路径规划、车辆控制等方面。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未来我们将能够享受到更加安全、舒适和高效的出行体验。通过对海量交通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交通运行的规律和特点,为城市交通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智慧消防,“人工智能+”在火灾预警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消防系统能够实时分析监测数据,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对火灾隐患进行预测。这种预测不仅基于传统的温度、烟雾等物理参数,还能结合环境湿度、风速、风向等多种因素,从而更准确地判断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和趋势。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还能帮助消防部门识别出火灾的高发区域和时段,为针对性的防火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在应急救援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得救援行动更加迅速、精准。通过无人机、机器人等智能设备的配合使用,消防人员可以在远程操控下迅速到达火灾现场,进行火情侦查和初步处置。未来发展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
应用创新与创新应用都是在商业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但它们有着不同的含义和应用场景。首先,应用创新是指在已有的技术、产品或服务基础上进行改进和提升,以满足市场需求或提高竞争力。这种创新通常是基于现有的知识和资源,通过改进产品设计、生产流程或营销策略等方式来提高企业的绩效和市场地位。例如,在手机行业,应用创新可以是增加新的功能、改良外观设计或优化用户体验,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并提高产品竞争力。相反,创新应用则是指将全新的技术、理念或方法应用到实际生产、经营或管理中,从而创造全新的产品、服务或商业模式。这种创新往往是基于前沿科学研究或技术突破,通过打破传统思维和商业模式来开辟新的市场空间。比如,互联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推动了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全新的商业应用。
在实际运用中,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目标选择合适的创新策略。如果企业已经有一定的市场基础和技术积累,那么可以考虑通过应用创新来提升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而如果企业面临市场风险和技术挑战,那么就需要通过创新应用来寻找新的增长点和商业机会。总之,无论是应用创新还是创新应用,都是企业发展和竞争的重要手段,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创新发展的道路,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产学研用”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最优解。产学研用是指产业、学校、科研机构和用户之间的紧密结合与互动,旨在促进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产业升级。领导人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内容与重要实现形式,对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我们科研实力不够强,与产业发展需要不匹配。融合动力不够足,研究与市场需求结合不紧密。协同机制不够优,成果转化应用不充分,科研与成果转化落地相互独立,缺乏平台整合相关资源推进产学研用的融合和转化。需要强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模式和机制创新,切实增强融合动力。搭建科研成果高效转化平台,提升科技服务保障能力。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强调“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新质生产力是指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创新思维的引导以及资源整合的优化,实现生产效率提升和价值创造的新型生产能力。技术应用是实现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手段。注重信息技术的普及: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企业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通过数据分析,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从而优化生产和服务流程。自动化与智能制造:随着机器人技术和自动化设备的发展,这种转型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时,通过智能化管理,企业能够实时监控生产过程,降低资源浪费。互联网的连接:物联网技术使得设备和系统之间可以无缝连接,以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与协同。这种连接带来了生产方式的变革,使得供应链管理更加高效,响应速度更快。
新质生产力与技术应用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新质生产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而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也推动着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促进创新:新质生产力的提升需要技术的不断创新。企业在追求更高生产效率和更优产品质量的过程中,会主动研发新技术,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提升竞争力:在全球化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只有通过技术应用来提升新质生产力,企业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些善于利用新技术的企业往往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抢占市场先机。实现可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技术应用则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清洁技术和再生资源的应用,企业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新质生产力与技术应用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应积极拥抱技术创新,提升自身的生产力水平,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潮头。未来期待看到更多新兴技术的涌现,助力新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