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主题为《信用赋能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促进新质生产力有效持续发展》第三届长三角信用论坛在上海举办。专家领导指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科技创新排头兵、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先行者和金融创新桥头堡,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上责任重大。建构社会信用体系,发挥信用评级机构作用,提供具有市场公信力的信用评价,是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有效的制度保障,长三角信用论坛已经并将继续整合更多政府、市场和社会资源,围绕共同目标责任凝心聚力,促进新质生产力有效持续发展。由上海市信用服务行业协会牵头,组织多家单位共同编写的首部《长三角信用服务行业发展报告》正式发布。同时多家单位发布了多个团体标准。
信用(Credit)一词,包含三层含义:信用作为一种基本道德准则,是指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诚实无欺,遵守诺言的行为准则。“无信不立”是我国传统道德的核心,一个人失去信用就意味着与之交往的相对人将面临不可预测的道德风险。信用作为经济活动的基本要求,是指一种建立在授信人对受信人偿付承诺的信任的基础上,使后者无须付现金即可获取商品、服务或货币的能力。由于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大部分交易都是以信用为中介的交易,因此,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的一个必须具备的要素。信用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即依法可以实现的利益期待,当事人违反诚信义务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现实生活中,合同债权、担保、保险、票据等均以信用为基础,同时,诚信也是民商事活动的基本原则。从市场经济角度看,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生命和灵魂,西方人将诚信看作“最好的竞争手段”。信用(Credit)是一切金融的核心。从这个意义上讲,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诚信为本是市场经济基本准则。
“信用”一词目前在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文件层面还没有统一定义。根据《信用基本术语》(GB/T22117-2018),信用指个人或组织履行承诺的意愿和能力,承诺包括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合同条款等契约约定的、社会合理期望等社会责任的内容。通常所说的信用,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统称信用主体)在社会和经济活动中遵守法定义务或者履行约定义务的状态。
社会信用体系也称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或国家信用体系。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企业诚信:是企业人诚实守信的品质与企业人格特征,是主观意愿,属于道德范畴。企业信用:就是企业“借钱还钱”,像贷款买房、先消费后付款就是典型的信用活动。企业征信:是专业化的、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为个人或企业建立信用档案,依法采集、客观记录其信用信息,并依法对外提供信用信息服务,帮助客户判断、控制信用风险,进行信用管理的活动,它为专业化的授信机构提供了信用信息共享的平台。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简称企业征信系统,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建立的全国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用中国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指导,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主办于2015年6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具备信用信息查询、展示功能,发布内容具有权威性、综合性、及时性等特点。
社会信用体系融信用理念、信用制度和信用工具于一体,兼具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双重属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既有助于释放生产力的新动能,又有助于构建新型生产关系,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社会信用体系是彰显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社会信用体系是提升社会资本的重要载体。其中诚信是构造和决定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诚信、信任水平成为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变量。社会信用体系也是激活经济动能的重要力量,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纽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表现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助于促进科技创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助于推动产业变革。科技—产业—金融(信用)深度融合,客观上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数字信用体系作为新时代经济治理和社会治理模式的重要创新,正逐步成为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数字信用体系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数字化升级,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元素,更是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从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到今年6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24—2025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行动计划》,提出5个方面措施17项行动计划,进一步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在这个基础上,社会信用体系指的是一套治理机制,通过对社会主体信用记录的采集、分析、预警等,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信用信息不对称问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新时期党的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监管制度”的具体任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解决社会复杂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抓手;是推动改革和发展相适用的重要路径。具体而言,建设高质量的社会信用体系,推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等重要诚信类型高质量发展,是解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各类复杂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抓手;是推动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相适用的重要路径。提出了加快建立民营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环境信用监管体系等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长远任务,是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力。提出要加强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用的生产关系,健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体制机制,完善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素集聚,大幅提升生产率。就是促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之相适用。
信用评级为促进新质生产力的生成培育发挥积极作用。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信用评级作为投资人的“看门人”,信用评级是专业机构对评级对象偿债能力和意愿进行的综合评估,具有前瞻性。信用评级技术体系包含综合性的评估框架,根据其要求,界定边界要以发展的眼光。新质生产力类评级对象主要是在生产活动中展现出显著的新质生产力特征的评级对象。在实践中评级机构需要重新审视和更新其评级理念、逻辑与理论,以更好地评估新经济形态下的信用风险;评级机构更新及开发针对特定行业或特定主体的评级模型,尤其是在评估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科技创新主体的信用风险。信用评级机构的重要作用在于解决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由于新质生产力代表了经济发展中的新兴趋势,这些趋势正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一些评级对象的发展动力和风险点发生了变化。对新质生产力相关指标的综合考量能够提升风险揭示功能,反映信用的长期发展趋势。纳入考量,有助于明确区分新质生产力类评级对象的风险程度,识别可能因技术落后、环境法规收紧、资金管理不善等情况而面临的信用风险,提升评级质量,强化评级的预警功能。能够推动创新发展;发挥风险揭示与定价功能;增强市场信心;支持融资需求。规避技术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市场风险;政策与法规风险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可能涉及相对复杂的法律法规,包括数据保护、隐私权、行业标准等。
8月2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深化信用提升助力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简称《方案》)。这是市场监管总局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社会信用制度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也是加快建设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营造诚信经营的信用环境、助力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政策。以提升经营主体发展质量为着力点,旨在构建市场监管系统信用服务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快建设市场信用环境。《方案》提出,通过开展固本强基、提质增效、开拓创新三个主题年活动,力争到2026年底,市场监管系统信用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信用监管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经营主体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持续提升,“知信、守信、用信、增信”的信用环境基本形成。13项重点任务中第一点就是健全信用修复,规范市场监管信用修复制度,加强信用修复的告知和指导,提供便捷的信用修复服务。给我们广大企业家带来福音。还要规范失信惩戒;拓展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柔性监管;守信激励;信用承诺;信用合规;标准建设;信息归集整理;打造标注体系;“信用+”服务;助力民营经济发展;诚信经营文化建设等。
社会信用体系高质量发展 需要推动社会信用体系法规制度建设,加快社会信用立法进程;夯实社会信用体系数据基础,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机制,推动信用信息依法合规流通交易;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拓展信用在行政管理、社会治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深层次应用;培育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场化社会化力量,支持信用服务市场发展;加强诚信文化宣传教育,推动形成守信践诺良好社会风尚。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不可或缺。
信用标准,就是信用技术立法。2021年3月印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58次提到“标准”。《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中直接体现信用标准化的内容共有5处,信用标准化的应用领域表述为“强化依据标准监管”让我们看到了“公共信用”;“健全基于标准或标准条款订立、履行合同的机制”让我们看到了“市场信用”。“公共信用”是纵向的“公约”,“市场信用”是横向的“私约”,已经将信用融入到所有标准化领域。因此信用与标准化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信用标准化”的未来将会是“信用”的未来和“标准化”核聚变的未来。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走向法治化规范化,最终的落脚点是以人为本。道德是上限,法律是底线,而信用是在上线和底线之间的一种社会存在、社会关系。信用标准化发展环境向好需要技术环境,市场环境,认知环境。建立“信用科技”概念,催生了信用标准化的技术创新。改变信用标准化与信用政策法规不分、企业内部信用制度与信用标准化不分。需求侧问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仍处于政府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信用标准融合阶段,政府文件鲜有执行信用标准的规定。供给侧问题。没有“信用标准化服务”专营机构。监管侧问题。目前国内仍有一些省区市对于公益标准补助金额低,团体标准补助也没有完全落地。地方标准、团体标准运作缺乏透明度、难以监督,造成此类标准供给质量低下。
最近由全国社会信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的《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指标》《经营主体信用承诺实施指南》等六项国家标准经起草单位调研、研讨和修改完善后形成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经营主体信用承诺实施指南》规范了实施信用承诺的条件、程序、公示、失信惩戒等具体要求,为各地规范有序开展信用承诺制改革提供操作指南。《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指标》提出了信用评价指标构建的基本原则、指标内容、指标设置和等级划分等,为开展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和信用融资提供标准化解决方案。《经营主体失信信息分类指南》是信用管理的基础性标准,明确了失信信息的分类标准和使用要求,有利于构建联合惩戒的工作局面。《企业信用档案信息要求》规定了企业信用档案信息的统一要求,适用于各行业主管部门建设规范标准的企业信用档案。《企业信用数据项要求》明确了企业信用数据项的格式规范,将为不同部门之间涉企信息交换共享提供技术支撑。《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处理和提供指南》规定了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处理和提供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有利于加强企业信用信息同金融信息的共享整合,是解决标准协同,体系融合、持续改进等问题的有效抓手。
让我注意到信用是2019年消费维权年主题“信用让消费更放心”,这是对消费领域信用体系的呼唤,也是对放心消费环境的期盼。推动行业自律,在全社会营造重视企业信用、打造企业信用、提升企业信用是关键。 我也写了《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与标准化》,《信用让消费更放心纪念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从2022年社会信用领域十件大事引发对信用标准体系建设的思考》,《构建强而有效的互信机制》,《相信的力量》,《315来了,消费者权益保护任重道远》《提升企业信用任重道远》等文章。这次参加上海市闵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和闵行区中小企业协会主办的市场监督管理领域中小企业销售、维权和保护、征信瑕疵等几个容易忽视并且经常出现问题的环节,从风险预防的角度,为中小企业提供助力发展的注意方向和具体方法的解析活动获益不小。
企业也要思考从“小”处着手,让企业不敢也是不能随便失信。企业家们想让我们每一家企业都能像爱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惜自身信用,就需要一个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在“互联网+”时代,很多企业以前认为不起眼的小事,或将成为企业的“污点”记录,严重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经济活动。例如,未给企业员工缴纳住房公积金、与合作企业交易后未及时还清款项、消费者在互联网上给予企业产品的差评、对产品验收质量把关不严、甚至逾期缴纳水电费等行为,都会被纳入企业信用报告,形成“信用污点”。在信用档案中,就如实记载着一些企业的“信用污点”。有“信用污点”的企业,将在日常监管、政府采购、评先评优、享受政策补贴,以及政府主导的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等方面受限。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中,新质生产力和信用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新质生产力强调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以及绿色发展,而信用则是经济活动中的信任基础,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信用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影响企业的融资能力,还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市场秩序。推动创新与合作,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方面等高水平的信用体系能够提供保障。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信用成为连接各个环节的重要纽带。通过强化信用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我们能够更好地推动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才能够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