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2024-08-31 12:05:23

 微信图片_20240820194617_副本.jpg

新质生产力则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主干、现代服务业为主体,面向未来的新型产业体系。其主要特征是产业结构高端化、生产流通智能化、核心技术自主化、数实融合深度化、产业发展绿色化,更加强调整个产业体系的协调联动,更加强调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能转换,更加强调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同。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标志,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物质基础。

58.jpg

领导人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是经济之本,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新质生产力是指以科技创新、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制造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兴生产要素和生产方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形成过程,就是传统产业深度转型、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奔涌勃发进而推动整个产业体系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融合化为特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将推进传统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及其组合方式实现跃升并成为构成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要素,新型生产要素及其优化组合反过来又会催生大量新产业、新模式,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55.png

注:郭朝先等根据文献资料整理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应用促使制造业占比逐步提高,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和电动机等发明应用形成以电力、石油等重化工业为主导的新产业结构,第三次工业革命计算机和互联网等技术应用使得信息通信产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迅速发展,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制造革命)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等应用使得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速成长。2012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工业互联网:打破智慧与机器的边界》白皮书中提出“工业互联网”,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把人、数据和机器连接起来,实现设备、工厂、供应链、产品和客户等各环节的协同、智能化和数字化。2013年“工业4.0”概念在德国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聚焦如何提升德国工业竞争力,从而领跑新一轮工业革命。“工业4.0”主要强调智能制造、物联网、网络协同等在内的新型工业化进程,以生产全流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标志。每一次生产力跃迁都推动了产业变革和产业体系形成,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下新质生产力兴起,必将对现代化产业体系产生极其重要的驱动作用。

 搜狗截图24年08月28日1626_1.jpg

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无分工,不产业,这也是产业为什么会有的原因),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产品、服务、原材料、工艺相同或相似,一家企业可以属于多个不同的产业即混业经营,但一个产业一定是同类属性经济活动的集合),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即产业经济)。产业作为经济单位,既不属于客观经济所指的国民经济,也不属于微观经济所指的企业经济活动或居民消费行为,而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宏观经济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指国民经济的总量,例如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总投资、总消费、国际收支、货币发行量、通胀、失业、经济增长率等,以及总量的变化规律和相互关系。微观经济则是研究企业和家庭的经济行为,例如,企业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获取利润的最大化;消费者或家庭如何利用有限的收入购买商品和服务,以获取最大的满足等等。

54.jpg

而产业经济的研究对象是具有某些同特征的企业经活动组织的集合,主要是研究产业与产业之间各种技术经济关系、产业之间联系方式等。产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当前中国在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基础研究尤其薄弱;二是存在“脱实向虚”现象,部分地区和行业存在过早过快“去工业化”现象;三是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升级,传统产业比重过高、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战略性新型产业和未来产业比重过低;四是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经济质量和效率不高,亟待推进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转型;五是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处于中低端环节,亟须提高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位置。

 63.jpg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仅是推动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拓展为六方面属性。先进性,协同性,完整性,开放性, 安全性, 包容性。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包括产业结构体系、产业组织体系、产业要素体系、产业功能体系和产业支撑体系。当今社会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现代化产业体系与产业链构建是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关键环节。首先现代化产业体系包括多个相关产业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其次产业链构建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链是指各个环节和节点之间相互连接、相互依存的一种关系。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原材料采集、加工制造、销售渠道、市场营销等多个环节。只有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才能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和产业的持续发展。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产业链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各方都起着重要作用。总之现代化产业体系与产业链构建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57.jpg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产业形态主要包括: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前瞻性的未来产业。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9大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未来发展标志,也是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第高附加值的新服务业。以制造业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新服务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产业形态。中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1/3,与欧洲、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新质生产力形成的产业形态特征。新质生产力作为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形成的聚合体,是在传统生产力水平上质的跃升,是颠覆性创新发现,新颖的技术路线,变革的新生产工具和新生产要素,成果的高质量、数字化、绿色化。

56.jpg

核心产业形态是指产业发展过程中关键环节的链接,这些关键环节对产业发展效益和升级态势有重要影响。核心产业链是在产业链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产业链中涉及的产业活动很多,但对产业发展效益和升级态势有重要影响的只有其中若干关键环节,这些关键环节构成了核心产业链。在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核心产业链由关键设备制造、核心元件生产和终端产品加工三个环节组成。产业链协同发展面临的挑战:科技革命和经济变革之间存在周期性的耦合,新质生产力关键因子没能同步跟进。表现为产业链环节薄弱,品质监管和溯源难题,政策和法规不完善,产业生产组织形式、商业模式等没能进行适应性改变,现有基础设施不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我国部分地区现有的基础设施已无法完全适应新的生产模式和业务需求。

 53.jpg

同时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信息孤岛与数据壁垒现象严重,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面临挑战,知识产权保护难题,制约了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信息不对称,数据共享、安全性和隐私问题,知识产权保护,标准的缺失。新质生产力形成的过程就是对产业体系进行系统性重塑的过程,新质生产力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核。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的载体,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居于主导地位的生产力系统,新质生产力是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性因素。新质生产力以新技术新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新产业新业态为主要支撑,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本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过程要求充分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推动要素质量提升和资源配置效率改善,是先进生产力替代传统生产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模式加速形成的过程,也是对产业体系进行系统性重塑的过程。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的跃升,构成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核两翼

 69.jpg

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环节。要素只有和产业发展联系起来,才可能实现其价值,因此构成新质生产力的要素要真正推动经济发展,必须将其投入到生产过程,经由产业发展来推动。推进新型工业化,要求加快发展未来产业和战略新新型产业。从产业生命周期看,在孕育期时是未来产业,高速成长阶段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成熟期时就是支柱产业。总之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当前应该重点采取以下关键措施一是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高水平自主技术要素供给;二是积极探索有效投资机制,加大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三是建立完善产业基础能力评估制度,加快实施针对“产业四基”的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四是加快推进数字技术发展,以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五是积极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发展,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国家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的必然选择。

67.png 

培育新质生产力核心产业还必须处理好新质生产力核心产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一是处理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关系;二是处理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构建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三是处理好新质生产力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多管齐下培育新型劳动者、创造新型生产工具、拓展新的劳动对象,促进新质生产力诸要素实现高效协同匹配;四是处理好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之间的关系,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协同共进,在开放环境下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用好全球创新资源,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五是处理好新质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一手抓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一手抓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搜狗截图24年08月27日1654_19.jpg

同时需要培育新产业发展中的新型劳动者队伍,创造新产业发展中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拓展新产业发展中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加快新质生产力新产业形态的标准化研制。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以及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的标准,进行系统研究、制定、实施,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新产业形态标准的国际化,掌握制定国际标准的主导权,使标准更能体现我国新质生产力新产业产品的技术水平和特色,通过将中国标准直接转化国际标准,或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再转化成中国标准,让中国标准成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以新质生产力标准提高国际市场的进入门槛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46.png

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扩大服务业有效供给,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构建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其目标:一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化发展,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企业;二是以提升便利度和改善服务体验为导向,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三是深化服务领域改革开放。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设施体系。其目标为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和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发展数字经济。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其目标:一是不断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二是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搜狗截图24年08月28日1732_6_副本.jpg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产业,其从技术到产业的发展过程及形态具有特征:一是生产体系数字化。二是产业发展融合化。三是生产过程绿色化。四是复杂技术交叉化。五是多链协同网络化。从体制机制、要素培育、企业主体和产业发展四个层面发力,努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要用创新生态的视角培育提升新质生产力,打造适合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生态、数字生态、研发生态、创业生态、金融生态、服务生态,提升科教资源、智力资源、产业资源、要素资源、服务资源、财政资源的配置效能,形成基于“数据驱动+平台赋能+智能终端+场景服务+社交生活+敏捷供应”的创新生态体系,促进各类要素之间的同频共振和奇点爆发。在此基础上,要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

 59.jpg

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别部署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任务。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经济现代化的核心,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关键在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比以往所说的现代产业体系多了一个字意义非同凡响。就是改变,改变原来的形态或者性质,使我们产业体系发生变化,表明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在现代产业体系基础上更进一步,产生了重大变化,而这个变化又属于的层面的变化。产业结构变化;发展动力变化;要素关系变化。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求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数据信息等高端要素与之有效衔接、相互协同,并根据产业发展不同阶段、不同门类、不同场景的需求特点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并获得合理回报,形成良性循环、优化要素配置、提升要素效率的现代化产业模式和组织运行系统,成为全球重要的科技、产业、金融和数据资源配置中心。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覆盖的范围更大,既囊括现代产业体系,还包含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61.png

新质生产力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助推器,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依托,新质生产力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逻辑通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让链式项目“动起来”、链上企业“强起来”、链条产业“活起来”,用链式思维激发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活力。

 47.png

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其内涵和要求是根据时代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真正体现了科技是第一要素、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创新驱动本质,让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技术水平、质量、效率和可持续性等方面的全面提升和优化,实现了从量变积累到质变提升的巨大跨越,在新发展格局中实现高水平的价值创造。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长期性工程,既要立足当下,又要着眼长远、善作善成、久久为功,向而行,以致远,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积厚成势,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筑牢坚实物质技术基础。

阅读前一篇

新质生产力与数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