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核心主体,竞争贯穿其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企业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唯一资本。数字经济时代,产品的更新换代在加速,产品的寿命周期越来越短,独占技术而有利可图的时间间隔变得越来越短。为在这个较短的周期中尽可能抢占市场份额、获取最大经济利益,标准竞争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标准竞争日益成为市场竞争的新特征。众多领先企业已将标准竞争作为一种基本竞争战略,并通过标准竞争获取其它方式难以得到的竞争优势。标准竞争也不仅仅局限于高新技术领域,在众多传统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参与标准竞争的动因是既有外部竞争环境、政治因素等方面的,也有企业自身的需求。
首先,外部竞争日益激烈是企业参与标准竞争的外部动力。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从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发展到品牌的竞争。通过对行业标准施加影响并借此获取新的竞争优势就成为很多领先企业的一种选择。其次,技术标准优劣的难以判断性为企业参与标准竞争提供了机会。理论上讲,将性能最优的产品/技术作为团体标准或行业标准,企业和消费者都遵守这个标准能够获得最大的收益。很多情况下难以对某一种产品/技术性能最优做出准确判断,很多成为实际标准的技术或者产品往往并不是最优的产品和技术。但企业不断追求竞争优势和高额利润是参与标准竞争的根源。
由于网络外部性以及规模经济的存在,标准的持有者能够在当前市场上与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角逐中获取竞争优势。在现有竞争者市场上,标准持有者会因为网络外部性而获得规模经济,在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规模经济性可以提高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壁垒,降低潜在进入者的威胁;网络外部性的存在也可以强化产品和技术被市场接纳的程度,降低替代品的威胁;产品批量大,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量也相对增加,有利于增强对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网络外部性也会增强企业对于购买方的地位,削弱购买方的还价能力。
传统市场环境下,企业竞争力体现为争夺市场份额而进行的常规战争,今天的高科技时代,优胜劣汰的速度加快,市场竞争更多地体现为企业之间的标准竞争。标准是指导企业生产经营的依据,是企业产品质量提升的驱动力。企业发展逐渐呈现出“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新特点。没有标准,企业产品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质量水平。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要么利用标准优势建立自己的产业地位,增加自我发展的优势,要么在残酷的竞争中被淘汰。高质量发展就是标准和质量的发展。
我们来看几个案例:今麦郎巧用标准开辟新品类。作为中国软饮料行业市场中体量最大的品类,瓶装水市场的增长速度让人咋舌, 2020年我国瓶装水市场规模已经突破2000亿元,预计2025年有望突破3000亿元。在红海市场上拼杀自己的一片天地特别重要。2016年1月1日起,《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正式实施。矿泉水和纯净水独领风骚共创未来即未来饮用水主要赛道。今麦郎在红海之中另辟蹊径,主导制定了比包装饮用水国家标准更加严格的《熟水包装饮用水》团体标准推出发布实施,开创品类,独领风骚,与市场上的生水展开差异化竞争,即刻就做到了降维打击。
今麦郎凉白开是新的熟水,符合自古以来中国人的习惯。因为中国人普遍胃寒,饮用熟水凉白开,可给身体适时补水,减少对肠胃的刺激,保护肠胃健康。将竞争对手们集体划分到生水领域,自己居于熟水之列,以肠胃健康为旗帜,熟水PK生水,妙。今麦郎连续举办《中国熟水产业发展论坛》,专家从饮水安全、饮食文化、营养健康等各个角度,对熟水产品的优势进行了充分的阐释解读,以科学论证和权威背书的形式进行品类教育,成功打开消费者心智……。大力普及健康饮水知识,熟水品类开创者称号当之无愧。
疫情初美团由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帮助下,总结和提炼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美团率先推出的无接触配送服务的良好实践,提出《无接触配送服务规范》团体标准,100多天获ISO立项,转变成全球认可的国际标准,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引领了无接触经济。当年1月26日到4月30日,美团配送在全国范围的“无接触配送”订单占比超过89%。美团表示“无接触配送不仅是特殊时期的服务模式创新,更蕴含着美团对消费者、骑手群体健康安全的关切,以及对用户需求、履约形态的深入思考和灵活响应。” 美团股价一年长了6.5倍。
中国首个无公害鸡蛋国家标准由大连韩伟集团主导制定,“鸡蛋里的抗生素、重金属、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规定最高限量”。大连韩伟集团是一家民营企业,韩伟集团近乎苛刻的蛋品检验标准为我国首个无公害鸡蛋国家标准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有效的提高了行业门槛,树立了行业第一品牌的形象。得标准者得天下,这也是近年来很多企业参与制定标准的原因。率先制订标准,率先推向市场、规范市场,一旦标准为市场所接受,企业就获得一个绝好的保护自我发展的壁垒,也获得了到国内、国际市场攻城掠地的强大武器。
有企业参与了《婴幼儿天然饮用水》团体标准的制定,如企业产品与这个标准关联,即能企业战略与形象提升;企业保护自我发展的壁垒;企业树立行业领导品牌;率先调整产品质量,以抢占市场先机;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认同度;有利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可以在产品外包装进行宣传;企业自己的网站上和公众号可以宣传以达到客户对企业的产品信任度等等。
企业积极参与制定行业标准,是为了争夺“行业话语权”,只有那些在业内享有较高声誉,某项先进技术得到了市场的充分认可的企业才有资格制定标准。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的技术成为标准,谁就掌握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可谓得标准者得市场。原中国标准化协会理事长纪正昆指出中小企业急需通过标准化工作,吸取先进的、科学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建立完整的标准化体系;通过标准化这条纽带把各个环节联系起来,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降低能耗和成本,提升经济效益。中小企业的新产品、新服务要更快在市场上被接受,标准化是增加产品与服务的兼容性、合规性最好的方法。
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在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自己的企业标准,使它成为企业管理的法规,成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秘密武器”。企业标准化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和最佳社会经济效益。中小企业通过开展标准化工作吸取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技术,学习国内外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把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经验通过制定标准落到实处,使企业从传统的管理向规范的管理转变,从而建立管理的标准化体系,通过标准化这条纽带把各个环节的管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管理链,从而降低能耗,减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标准是竞争力的体现。标准的制定程序包括标准立项、起草、讨论稿、委员函审、修改、送审稿(会审或函审)、修改、报批稿(委员表决)、修改、上报、再修改、实施等过程,通过专家委员多次讨论修改,内容包括专家的技术积累和创造,具有高度的先进性、概括性和认可性,是国内和国际技术水平的累积。随着时间推移,三五年后标准组织再修订,标准的技术水平再一次提高,逐步接近国际水平,甚至超过国际水平。无论是从国家角度出发,还是从行业、企业角度出发,要想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便要抢占先机,即得标准者得天下。
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来讲,每一个环节都会涉及不同的标准,但如果每一个环节都没有标准,或只是局部有标准,或有标准没有执行,都必然会导致混乱。就像交通堵塞一样,很多时候就是路标(标准)不明确,或没有红绿灯,或有红绿灯,司机不遵守,导致严重堵车现象,造成所有人的时间和能源浪费。而要解决这些问题的法宝和核心就是“标准化”,让没有标准的有标准,让不明确的标准明确起来,让不执行标准的通过制度强行执行,这就是标准化的功能和作用。
标准化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一门重要的工程与技术科学的基础学科” (GB/T 13745《学科分类与代码》)。没有标准化的过程,就没有标准;反过来说,有了标准,没有标准化的过程使之实施和改进,标准也就形同虚设,失去了意义。同样,标准化的目的就是为了制定标准,成为相对稳定的行动纲领和能与外部世界共享的准则,从而提高效率和协作的能力,提高互换性和利用外部资源的能力。客户的需求是有标准的需求,无论是对产品质量、设计质量还是服务质量的要求,都是建立在标准之下的质量。标准化的实质就是将生产和服务活动科学化、规范化和经济化。只有以标准化为核心才能真正做到以客户、以质量、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标准化还是一个过程。制定、执行和不断完善标准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也就是塑造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一个不断优化、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也是一个企业打造竞争力的过程。
英特尔副总裁有句名言:“智者依标准而行”。以计算机芯片为例,英特尔是计算机芯片标准的制定者,它每推出一个新的芯片,几个月内就能覆盖全球计算机市场。谁不能跟随新芯片推出新的配套零部件,就会被淘汰出局。但追随别人的标准,往往蕴含着危险,命运往往掌握在别人手里。对于未来产业出现了标准竞争先于技术竞争的趋势,主要表现为争夺模式的主导地位,实质是争夺产业制高点。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往往通过制定标准将市场门槛设得相当高。世贸组织通过签署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等方式,将国际标准提升到了国际贸易游戏规则的地位,各国之间的贸易门槛尺度由关税转为主要依据技术标准来确定。
从标准化的世界经济发展实践来看,一方面,标准是规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法规”,成为促进产业发展、推动对外贸易及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民生的重要措施;另一方面,标准也成为西方大国谋取垄断利益、获取“非价格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手段。标准构成了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求,当前主要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抢占新兴产业的制高点,希望通过垄断标准和合格评定规则制定权,把发展中国家锁定在产业价值“微笑曲线”底部,成为“外包车间和仓库”。企业若不想始终居于微笑曲线的低端环节,就必须学习实践标准、掌握运用标准、参与主导标准,乃至设计制定国际标准,并积极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化活动。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标准在制造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竞争中的地位,国际标准的竞争已经成为国际经济竞争的高级形式。
所以科技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技术为先,标准才是王。正如领导人在指出“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 “谁掌握标准,谁就占据制高点。”同时表示,“要把标准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标准全面提升推动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促进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得标准者得天下”。 “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已成共识,标准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标准就是最高的竞争,质量、技术、品牌竞争归根结底是标准的竞争。核心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是目前企业发展的方向。
去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准委等部门制定形成《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我们知道新产业是指应用新技术发展壮大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具有创新活跃、技术密集、发展前景广阔等特征,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局。标准化在推进新产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实施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开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标准化研究,制定一批应用带动的新标准,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实施方案》主要聚焦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标准化工作,形成“8+9”的新产业标准化重点领域。其中,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8大领域;未来产业聚焦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9大领域。以推动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和抢抓未来产业发展先机为目标,以完善高效协同的新产业标准化工作体系为抓手,充分发挥新产业标准对推动技术进步、服务企业发展、加强行业指导、引领产业升级的先导性作用。
为兼顾新产业标准化中长期发展,《实施方案》以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式,分别提出2025年、2030年和2035年的“三步走”目标,工程化推进实施。到2025年,支撑新兴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引领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标准加快形成。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标准成果的比例达到60%以上,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更加高效。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000项以上,培育先进团体标准300项以上,以标准指导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更加有力。开展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的企业10000家以上,以标准服务企业转型升级的成效更加凸显。对到2030年和2035年提出了要求,满足新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标准供给更加充分,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开放融合的新产业标准化工作体系全面形成。新产业标准化发展基础更加巩固,以标准引领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效能全面显现,为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提供有力保障。国家层面的重视历历在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