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奥里森•马登写了《人生路上的自我修炼》,他告诉我们成功是无法被复制的,你要探索自己的成功之路。只有去尝试,你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只有去尝试,你内心的潜能才能被激发,你才能更加从容地应对生活中的难题。不管是在私人生活中还是在公众生活中,你都应当在世人的面前坚守自己的原则,用你坚毅的神情和态度来表明,你的内心有某种东西是不能被改变的。认识自我,接受自我,升华自我。将自己的人生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书中认为做好你自己,完美地展现自我,学会认清别人,做一个真实的人,选择朋友是一门学问,伟大的人格造就伟大的成就并坚守自己的人格,敢于想象为理想而奋斗,让自己主宰命运,永不服老等我都比较感慨。
人生是一场自我的修行,敢于面对现实,挑战自己,克服自己的缺点,通过修行,认识自己,也接受自己。人生是一场自我的修行,修的就是一颗心,让自己适应环境,珍惜拥有,热爱生活,为自己而活,修出坚强善良的自我。人生就是一个道场,活着就是一种修行。修心,修德,修信仰,你怎么修行,你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从初出茅庐到老成持重,一个人的成长需要长时间锻造和打磨,每一次成长都是一次“破茧成蝶”,也是一次新的“作茧自缚”,留待下一次的“脱蛹破茧”。这个不断成长的经历其实就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做到不沉浸于赞扬、不留恋于辉煌、不屈服于困难,这是一种境界。
“人生三境界”语出王国维《人间词话》。王国维巧妙的引用三位大词人的名句来说明做学问必须要经历的三境界。从外人的角度看,也可看作是一个人要想在某件事上获得成功必须经历的三阶段。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北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在西风的狂吹下,枝繁叶茂的绿树也开始凋谢了,表示形式非常危急,环境十分恶劣,在这种状态下作者夜不成眠,辗转反侧,为自己前途命运无比担忧,但他并没有丧失信心,而是想要努力克服困难,争取找到自己的前进方向。于是,作者愤然起身,独上高楼,高瞻远瞩,想要望尽天涯海角,找到前进的路。在这一境界中,可以看做人涉世不久,对人生的无比迷茫,正如现在刚毕业的大学生。但是在迷茫中有多少人因此而坠入歧途,自暴自弃,人生路漫漫,我们也应该上下而求索。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一句话:“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北宋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柳永如此艳丽之词,也被王国维拿来说明学问之事。诗人所忧之事,是“相思”,但相思到如此地步,我只有柳永能做到了,可见柳永真是一个重情之人。联系到人生,做一件事能专一到这种地步,不成功都难。继第一阶段的迷茫之后,在这一阶段中便有了目标了,在追逐目标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的困难,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像柳永想念女子一样,即使被折磨得瘦骨伶仃,形容憔悴,我始终不放弃自己的目标,一往直前。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出自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寻觅了千百次,却在无意间看到那人在灯火阑珊处。在苦苦追寻,历经磨难之后,总算看到惊喜了,之前的付出都有了回报。在人生的旅途中,在追求成功的路上,我们时常会陷入迷茫、困惑、苦恼中,甚至怀疑自己有没有选错目标,还该不该坚持下去,这些都很正常的,毕竟成功哪有那么容易呢?在这场旅途中,必定有很多人中途放弃,马云有句话说得好:“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真正的英雄才能见到后天的太阳。”成功总是不经意间到来,这是一个人历尽千帆之后上天赐予的惊喜。这个惊喜有时来的很晚,但只要我们一直坚持,他迟早是要来的。
每当我们的目标和现实情况之间存在差距时,总会出现两种压力,改进现实状况和降低目标,而应对这种压力的方式是自我修炼的核心。不断澄清什么对我们最重要,不断学习如何更加清晰的观察现实。在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过程中,了解你现在在哪,是件至关重要的事。自我超越的精华,就是学习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生发和保持创造性的张力。自我超越是指在生活的每个方面,都有一种特殊的精通和熟练。
作为一个创业者,起步之前要回答好三个问题: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可以干什么?首先,想干什么?这是你做这件事的意图,起心动念的原点、初心。有的浪漫,有的现实,不管怎样,它是促成你进入创业序列的第一推动力。你可以把它描绘给别人,而成为你的愿景。也可以埋在心里,作为梦想,任它生根发芽。迷茫,目标、坚持,成功。做学问是这样,人生也无非也是这样。前方路漫漫,不管你属于哪个阶段,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苏轼谓:士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才有坚忍不拔之力。怎么才能有坚韧不拔之力呢?得有坚韧不拔之志,也就是价值观。主观认定:源于自我的认知,自己的兴趣,爱好,认为自己是对的,该做这件事。社会认知:源于别人对你的鼓励,认为你可以、也适合去做这件事。接下来的规划就是谁用你的产品或服务?你准备提供什么样的价值?你如何给它下个全新的、准确的定义?其次,能干什么?“想”是一回事,具体到“能”:自己的实力;环境的条件;资源、能力的匹配度;时机的成熟度。论证它的可行性,确定大致的方向。最后,可以干什么?这涉及落地实操环节,准备撸袖弯腰开干:确定出实际可以达成的目标;提出实际可操作的行动方案;细化分解成操作步骤;你知道如何去评估它。
以上三问是你创业做这件事的底层逻辑,至此,你应该清楚:你的用户是谁?你给到用户的价值在哪里?你知道怎么做对你最有利?你知道如何去达成它?看见,看清,看透。面对不确定性的未来,我们一定要会拨开迷雾,寻找那在快速变化时代,确定会来的变量,那才是我们最大的的机会。创业我们的目的肯定都是为了把握机会,让人生更加丰富多彩,不辜负未来的时光。大部分人都能看得见,但看得见不等于看得清,看得清不等于看明白。从看不见到看得清,基本上都是平面的。但要看明白,就必须要立体地看问题学会透视。
作为一个职场人士,识别我的长处是什么?德鲁克认为多数人都以为他们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其实不然,更多的情况是,人们只知道自己不擅长什么,所以在个人成长的角度发现自己的优势性格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点上你需要知道:每个人一定都有自己的优势,只是你暂时没有发现,在这一点上,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你的家庭,在原生家庭中如果你经常被比较、被纠正自己的错误,那么你的焦点往往会放在自己缺点上的改善,却比较难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是多数95、00后所面临的问题。
一旦了解了自己的优势,那么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部分呢?其一集中火力打磨优势:你能够在哪些领域发挥优势。创造出优异的业绩和成果,你就属于哪些领域。专注在某个你擅长的领域则是发挥你优势的有效策略。其二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碳:可以暂时地忽略那些非致命的缺点,就让这些缺点成为自己的个性吧。把学习与成长集中在自己优势所在的地方,能够让自己成为某一个方面的大牛或者是大咖,那么你离成功就迈出了一大步。其三虚怀若谷学无止境:很多人略有小成之后就停滞进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眼中无人,而不善于虚心学习,所以在互联网的今天是跨界、学习、应用将成为打造个人利器的重要方法。其四区分短板能力与不良习惯:很多人将自己的不良习惯视为短板这是一个自我逃避方法,例如逻辑能力是你的短板,但是每天都睡得很晚则是坏习惯;例如人际关系是你的短板,但是习惯性骂人就是你的坏习惯等等。
修炼的方法很多:有10大自我修炼工具法,“时间管理”“团队精神” “潜能开发”“健康管理”“学习力”“情商管理”“授权”“PDCA”“效率与快速反应”“习惯管理”。富兰克林的十三条自我修炼戒律:节制,缄默,秩序,决心,节俭,勤勉,诚实,正直,中庸,整洁,平静,节欲,谦逊。但总结还是这几个:1.修炼心性。孔子曰:“君子不器”及“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荀子曰:“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文大行也。”中国古圣先贤中最高智慧的人都极其注重“心性”的修炼,心性就是“天道”在一个人心中的印刻。中国古人常从“人性善”“人性恶”的角度来探讨心性。心性纯良者,为国为民,绝不做伤天害理的事。心性的成熟也包含人们常说的意志、信念、信仰、热情、激情、直觉、感性、理性、态度等方面的成熟。
2.修炼思维。即如何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转化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一般到抽象的归纳能力,从抽象到一般的推演能力,这些都是需要长时间地进行知识、经验、技能积累的结果。3.修炼身体。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修身体的一个方面是日常中的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另一方面是“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及“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而非逞一时之勇,应时刻注意保全自己,以备将来可以在行孝、齐家、治国、平天下时用。4.修炼礼仪。修炼礼仪,是指一个人在日常工作、生活、社会交往中懂得敬天地、晓人伦、知分寸、懂进退、有规矩、行礼节、遵纪守法等基本素质。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修炼礼仪是一个人尊重他人的体现,也是赢得他人尊重自己的前提。最善者,能做到知行合一,体用合一,从言谈举止间散发出去无穷的人格魅力。
5.修炼关系。中国文化重“关系”,关系的内容包括:人与自己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天地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己的关系通常是最核心最深入的决定性关系。但凡不能与自己很好地相处的人,不能很好地认知自己、理解自己、接纳自己的人,对自己的评价充满了羞耻、惭愧、愤怒、骄傲、怨恨感觉的人,通常也很难处理好自己与物和他人的关系。一个人如何对待与他打交道的事物等的态度,也是一个人修养的表现。
老子提出的“知人”、“自知”、“胜人”、“自胜”、“知足”、“强行”、“不失其所”、“死而不亡”等八大人生理念,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伟大的道德精神,既是我们的生存方式,也是我们的生活哲理;既是我们的人生态度,也是我们的人生境界。既指出了圣人人格的修炼方法,也指出了心志、心性的修炼功法。 “知人”与“自知”。俗话说,人心隔肚皮,虎心隔毛衣。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难知心。“知人”是主体认识客体。要准确辨识他人善恶贤愚、德才心性,需要智慧。但是“知人”与“自知”相比起来,“自知”更难。人贵有自知之明,能清醒认识自己,是最明智、最难能可贵的。“胜人”与“自胜”。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量,能够超越自己、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人生最难战胜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战胜自己就是与自己这个敌人作斗争,这个敌人就是自己的私欲,自己的弱点,自己的功利心、是非心,自己的思维定势,自己的心态模式,自己一切从自我出发的人生观、价值观。人都是被自己打倒的,人一旦战胜了自己,谁也无法把他打倒。“知足”是一种人生姿态,也是一种精神境界。知足的心态来源于参透了人生的价值,有了这种心态,才能带来精神上、心灵上的大富有。
人能知足心常泰,我们不要把幸福的指数建立在钱财的数量上,只求平常的生活标准,平平淡淡 、简简单单、自自在在走过生命的历程,就会常怀喜悦心,幸福享不尽。悟道的最佳状态是温饱而足,为什么道士自称贫道?因为他们是安贫乐道之人,是耐得住清贫的精神富翁。“强行者有志”,是说能够在修道路上千磨不退志,百折不回心,坚强不屈、久持不懈、自强不息的人才是真正有志的人。“不失其所”和“死而不亡”。所谓“不失其所”,是不丢失灵魂安放之所,不偏离人生根本,依天地之道行事,以高尚道德标准修身。
人要达到灵魂与肉体的和谐统一,必须使自己的心灵有一个安放之所,用老百姓的话说,心得有地方搁。所谓“死而不亡”,有两种含义:一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虽然活着,但没有了灵魂,没有了精气神,等于已经死去。有些人虽然已经死去,但他们是为了正义为了大众的利益,牺牲了生命,这些人虽死犹生,因为他们的精神是不朽的。古人曾有三不朽之说:“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这三者都是说人死了,但他们的美德和言行,他们的精神生命和思想生命将永垂不朽,世世代代流传下去。我们的道祖老子就是这样的人,他的肉身虽然已经离开我们两千多年,但他的思想、他的精神、他的灵魂、他的道德文化却每时每刻都不曾离开我们,并早已化成了中华民族的精气神,老子才是真正的长寿长生之人。这是修炼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