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参加一个职场人士的交流会,大家讨论比较多的是大学生毕业找工作难和中年危机(Mid-life Crisis),换工作没有底气。我建议大家学习提升自己的可迁移能力,我曾写过《跨界成功的关键是可迁移能力》受到大家关注。最近大家关注的周受资(Shou Zi Chew),现任TikTok首席执行官,在高盛集团工作,早年加入DST并担任合伙人,开启创业投资生涯,他主导或参与了DST对京东、陌陌、滴滴打车、小米和今日头条(字节跳动)的投资事务。2015年加入小米担任小米首席财务官。从小米辞职后2021年加入字节跳动担任CFO,兼任TikTok的首席执行官。周受资的母亲是一名普通会计,父亲在20世纪60年代创办了一家建筑公司,这次在美国听证会出彩。还有一位数据局的领导转成区领导。他们在换工作的时候去的未必是同岗位或同行业,却照样干得如鱼得水,得心应手,本质的区别其实就在于你有没有可迁移能力。
可迁移能力(Transferability)是指在某一领域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能够在不同的情境和任务中灵活运用。这种能力可以帮助我们在职场中更好地适应变化。《学习力》一书说:“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能力,就是把在一个情境中学到的东西迁移到新情境中的能力。” 所谓可迁移能力,就是你从一个岗位转到另一个岗位,或从一个行业跨到另一个行业后可复用的能力。可迁移能力也称为通用能力或软技能或跨领域能力,是指那些不依赖于特定知识或专业技能,可以在不同行业、职业或生活领域之间转移使用的技能及不同情境下都能发挥作用的能力。有研究发现:人类所有的工作中,70%的核心能力是相通的。也就是说,将你在一种工作中所掌握的技能和拥有的才干,迁移出来,也能为另一种工作所用。可迁移能力也被称为跨领域能力是指那些不依赖于特定知识或专业技能,可以在不同行业、职业或生活领域之间转移使用的技能。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地影响,称之为正迁移;反之称之为负迁移。
可迁移能力是你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人这一生,最怕的是碌碌无为,却还忙得要死。坚持学习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是打造自己的可迁移能力。美国未来学家雷德蒙曾预言,人类正步入下一个奇点,许多职业将面临被技术(AI)取代的风险。人与人之间的比拼,不是单一能力的较量,更多的是可迁移能力的角逐。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说过:“我不断地看到有些人在生活中越过越好,他们不是最聪明的,甚至不是最勤奋的,但他们是学习机器,他们每天夜里睡觉时都比那天早晨聪明一点点。”混得好的人,都敢于突破自我,走出“舒适区”。有人说过一段发人深思的话:“牛人越来越不需要企业,但企业越来越需要牛人。决定你的生活水平或者经济来源的从来不是稳定的工作,而是你的能力能够被不同平台所需要。” 当你自身足够强大,才有资格选择工作和平台。一个人最大的本领是,既能在眼前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又有随时华丽转身的底气。
可迁移能力可以说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习是指一个连续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所有的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之中,已经获得的动作技能和习得的态度等基础上来进行。而新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也会影响对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技能和态度,甚至是学习策略,所以这种新旧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学习的迁移。那如何修炼可迁移能力呢?《学习力》一书提到,要具备可迁移能力,需做到以下三点:1.组织好先前知识和先前经验,不再从零开始。2.在多样化的情境中应用,而非单一情境。3.对知识做更高层次的抽象。
可迁移能力有哪些?根据“可迁移能力模型”包括了三个层次:底层的可迁移能力是思考能力(逻辑思维、本质思考力、升维思考力、结构化思考力、系统思考力、批判性思维、元认知等),这些能力之所以被放在“底层”,是因为它们是“基础设施”。中间层的可迁移能力是各种其他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谈判能力、领导力、表达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这些能力的提升都有赖于底层思考能力的提升。上层的可迁移能力是技能(写作技能、英语听说读写技能、数据分析技能、写PPT的技能、Office技能等)。如果你能将这些“可迁移能力”培养起来,尤其是夯实你的思考能力,那就等于是拥有了那些真正“不变”的东西,也就拥有了足够多、足够广泛的职业选择。只有不断打磨自己的“可迁移能力”,尤其是底层的可迁移能力——思考力,才能拥有在变化中“保持不变”的“金饭碗”。
最为重要的可迁移能力有1.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项技能涉及到识别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关动词包括诊断、分析、解决、处理等。2.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这项技能涉及到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及处理人际冲突的能力。相关动词包括表达、交流、协商、倾听等。3.团队合作能力:这项技能涉及到在团队中工作、协作和分享的能力。相关动词包括协作、合作、协调等。4.自我管理与时间管理能力:这项技能涉及到管理自己的时间、任务和工作表现的能力。相关动词包括规划、组织、管理、执行等。5.适应与学习能力:这项技能涉及到适应新环境、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相关动词包括适应、学习、发展等。能力培养的原则包括目标导向原则,全面发展原则,实践应用原则,持续学习原则,多元发展原则。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一书中说到,人的能力分为三个层次:知识、技能和才干:知识是最没有迁移能力的,你读到医科博士,也照样不会做麻婆豆腐;技能通常由70%的通用技能和30%的专业技能组成,迁移性要好一些;而到了才干层面,职业之间的界限就完全被打破了。如比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底层可迁移能力。技术管理者的核心能力是技术判断力。其实,技术管理者最重要的能力不是写代码,而是技术判断力,所谓的技术判断力,包含以下三部分内容:1.对结果的判断。即这个事情做还是不做,用什么样的指标来衡量它的好与坏。2.对技术方案的判断。即对技术可行性、可维护性、成本收益等方面进行判断,通常在技术方案评审环节给团队进行指导。3.对风险的判断。包括技术风险、项目执行风险、团队风险等。做好以上三点,比你写那几行代码价值要大得多。
如何提升和培养可迁移能力?培养的方法:1.知识迁移,触类旁通;2.方法迁移,授之以渔;3.角度迁移,避免僵化的学习定势;4.学科迁移,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持续学习:通过阅读书籍、参加培训、在线学习等方式,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技能库。学习不仅可以提升个人能力,还能激发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实践锻炼: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通过实践来检验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提升能力的有效途径。反思总结:定期回顾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经历,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通过反思,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升。寻求反馈:向同事、领导或专业人士寻求反馈,了解自己在某些方面的表现和不足。他人的反馈往往能够提供更客观、更全面的视角,帮助个体更好地认识自己。培养兴趣爱好。
在一个领域取得成功的人,往往在其他领域也能有所建树,这其实就是能力迁移的体现。很多时候一个人的重新开始,其底气往往源于他具备的可迁移能力。在《超级个体》中所阐述的,人们常说的“隔行如隔山”,其实真正相隔的只是初入某个领域的入口。随着向上发展,不同领域所运用的能力和才干会越来越相似,也越加熟悉。那些沉迷于舒适区的人,最终可能并不会败给对手或时代,而是败给了自己。他们享受着高薪资、高福利以及低压力的工作环境,然而,他们被温水煮的,不仅仅是青蛙,更是自己的青春岁月。在当今社会稳定的工作和铁饭碗已逐渐成为过去式。我们应该认识到“稳定”往往意味着“危险”。安于现状只会导致逐渐衰败,如同温水中的青蛙。
最大的陷阱是固守本职工作。生物学家曾做过一个关于“跳蚤效应”实验:在实验里,生物学家将弹跳力极强的跳蚤,放进了一米高的罐子里,盖上盖子。一段时间后,生物学家再把盖子拿掉,却发现跳蚤再也跳不到一米以上的高度了。身处职场的我们也一样,常年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打转,“舒适区”待久了,一旦外部环境突变,就会束手无策。朋友老张深夜发了条朋友圈:“中年失业,家庭危机,不知道路在何方……”问他才得知他被公司裁员了,现在失业在家。可以不跳槽,但要有随时离开的底气。尼采说,凡是杀不死你的,都将使你更强大,而现实却让人痛不欲生。非常认同一句话:你可以不离职,但你必须具备随时离开的能力。只有夯实能力,让自己翅膀够硬,才能将人生的选择权牢牢拽在自己手里。因此,唯有不断突破与坚持,方能在风雨中屹立不倒。一个不断学习、持续进步的人生,才是一个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在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我们不但要低头拉车,更要学会抬头看路。
认知的本质的是判断能力并做决定,每个人的认知不一样,有对事物本质、趋势、全局、系统的理解不同。对长度(趋势)的理解:寿命长短和未来趋势的判断,增加对身体的投资,让身体始终好用,增加长度。升级认知,增加对未来的判断能力。对高度的理解:决定事业,人生观。突破自己局限的眼光和思维,提高自己的能力,放大自己的格局,成就事业和人生。对深度的理解:决定智慧,认知水平,增加对学习的投资,加强你的自信;深入思考,探究本质。对宽度的理解:影响力,增加对社交的投资,扩大你的人脉。对广度的理解:决定思维;增加对未来的投资,增加你的收益。
底层是体力层,这种竞争力是最低级的;下层是知识层,知识相对“体力”,而专业知识面尤为重要,选择性也会相对广;下层是技能层,知识仅仅是一般的竞争力,但技能与才干要求是知识之上的能力,需要更专业的天赋、技能;中层是资源层(能力),资源,人脉、市场等资源能力,你有能力调用资源并为你服务;技能和能力的区别:能力包括技能在内,但技能它就是单纯的指某一项技术。高层是模式,如果是你创业或者是做生意能把某个商业模式运行起来,就可以实现睡后收入;顶层是系统层,是最高层面的竞争力,是你能决定规则、玩法。你决定行业规则,比资本家更厉害的,是那些定制货币政策的人。竞争力金字塔越向上可迁移性越高,越抽象,对手也越强悍。所以你经常能看有的企业CEO,直接跨行到另一个行业做CEO,隔行对他们来说并不隔山。
一本书叫《能力迁移》,讲的就是可迁移能力,比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可迁移能力。它认为可迁移能力是五种重新定义的“批判性思维”。探索。好的大学教育特别强调调研能力。除了完成指定的阅读材料,你还能寻找新素材证明自己的观点。这就要求探索新事物的能力。探索指研究未知事物的精神,或指对事物进行搜查的行为,或指多方寻求答案的过程。洞察。从各种各样的信息中获得一个洞察。洞察的意思是看穿,发现内在的内容或意义。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关联和内在机制。洞察力不仅在解决问题、做出决策方面至关重要。制定规则。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意思是法度是聪明人制订的,而愚蠢的人只知道遵行;礼教是有才干的人改立地,而一些无能的人则只能接受约束。如何从一个执行者变为一个制定者,就要具备多种通用能力,比如分析能力、解决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连接。连接不仅是人与人之间连接,连接是我们基于一种共建共享资源的状态,也是保持一种新鲜的动力。说服。说服力是指通过语言、行为和思想的方式,使他人接受并相信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的能力。
电影《教父》中有句台词:“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职场上越是高段位的人,越是喜欢观察行业的本质并获得结果。在职场中可迁移能力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和企业的整体绩效都至关重要。首先可迁移能力能够增强个人的职场竞争力。拥有出色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员工更容易获得晋升和加薪的机会。其次可迁移能力有助于提升团队协作效率。团队成员之间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减少误解和冲突,提高团队的整体绩效。最后可迁移能力还能帮助企业应对市场变化。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需要具备强大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员工来应对挑战,保持竞争力。当然可迁移能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时间和经验去积累和提升。它们往往与个人的情商、智商以及社交能力紧密相连,是构成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场、学术和个人生活中,拥有强大的可迁移能力都能为个体带来显著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