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对我能多快好出文章感到惊讶?怎么能够做到?爱因斯坦曾说,当你沉醉于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你甚至意识不到时间的流逝,而这就是心流的力量。就像有些人总说:我认真起来自己都害怕。是啊,开挂的人到底有多可怕。
什么是心流?“心流”(有人称为福流)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的是一种全身心投入某种活动的精神状态。提出这个概念的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Mihaly Csikszentmihalyi)在其著作《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中说,这是一种完全沉浸在某件工作中的状态,在这种状态里,人感到充满活力,精神高度集中,忘记了自己和周围一切,并且从这件工作中享受到愉悦。同时他指出:“快乐还不足以让人生卓越。重点是在做提升技能、有助于我们成长、能发挥我们潜能的事情时获得快乐。”
心流无非就是一种专注的状态,而只有这种像似激光一样专注的思绪,才可能点燃创造的火焰,也才能够完成思维的整合。写作也是一门关于专注的艺术,我们要做到的就是让自己的意识达到有序状态。能让你同时感受到效率感与成就感。我们古代的“庖丁解牛”中庖丁无疑在劳作中进入心流的状态,从庄子全过程的描写可以清楚地看到。庖丁回答文惠君:“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米哈里引用的英文翻译是:“Perception and understanding have come to a stop and spirit moves where it wants”。东方的“遇”与西方的“流”可以“融会贯通”,庖丁解牛确乎符合心流。
你感觉自己完完全全在为这件事情本身而努力,就连自身也都因此显得很遥远。时光飞逝。你觉得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想法都如行云流水一般发生、发展。你觉得自己全神贯注,所有的能力被发挥到极致。其实玩游戏的时候就是心流状态,米哈赖研究发现,在学习、工作中同样有办法进入心流状态,而一旦进入心流状态,效率、专注力,创造力会达到惊人的300%,心流产生的同时也会有高度的兴奋感及充实感。
研究表明,在心流状态下,你的脑电波活动会发生明显变化。大脑从高β波活动(正常,清醒的意识)转移到较慢的α / θ波边缘。除了脑电波活动的改变,心流也产生了神经化学物质的明显转变。在“心流”状态下,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内啡肽、大麻素、血清素,有时还有催产素的组合充斥着整个系统。而心流状态是大脑唯一同时产生这五种化学物质的时候之一。这使得这种状态成为最愉悦、最有意义,也最令人上瘾的体验之一。
麦肯锡一项为期10年的研究表明,对于大多数知识型员工来说,他们只有5%的工作时间处于心流状态下。这意味着在95%的时间里(40小时工作周中的38小时),大多数人的工作表现都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现代科技网络发达、遭遇的诱惑力度非常强大,尤其是人手一台的手机,各种APP都可以消耗很多精力,从而忘记自己真正想做、该做的事情,不断的分散精力,也是抗拒进入心流状态的一个表现。微软的一项研究发现,自2000年以来,人们的平均注意力时长下降了33%。难怪现在这么多的人总是觉得自己无法按时完成任务。
我曾写过《认知心流》的文章,心流活动(flow activities)有助于人们减轻压力并获得长期的满足感。只有当精神能量(即注意力)专注于实际目标,行动与机缘又搭配得天衣无缝时,才会出现这种现象。树立追求的目标,能使感官变得井然有序,因为这时,人必须全心投入手边的工作,将其他一切抛诸脑后。这种为克服挑战而奋斗的阶段,就是一般人认为的一生中最愉快的时光。任何人只要能够控制精神能量,并将它专注于既定目标,就一定能有所成长、精益求精。借此不断练习自己的技巧,迎接更艰巨的挑战,使自己更加出类拔萃。
《创造力:心流与创新心理学》一书中提到:“富有创造力的人彼此之间千差万别,但他们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非常喜欢自己做的事情。”喜欢是我们进入“心流”状态的最有力的推进器。当我们钻研自己喜欢的事,就会带着满腔热忱去做,也就更容易进入到忘我的状态。
国外的研究是“3C法”:创造一个无干扰的环境(Create a Distraction-Free Environment),控制“猴子”的思维(Control The ‘Monkey’ Mind),认知优化(Cognitive Optimization)创造一个无干扰的环境。在佛教中,有一条戒律将奔跑的、不受控制的心描述为“猴心”。就像猴子从一棵树荡到另一棵树一样,我们的大脑不断地从一个想法荡到另一个想法,从一个担忧荡到担忧。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我们47%的时间都花在四处游荡的“猴子”思维中。所以。控制这种“猴心”是很重要的,因为未经训练的猴心会导致精神疲劳,使它几乎不可能在深度专注和心流状态下工作。优化你的认知表现就是充分利用你的最佳精力时间,这是你一天中思维最敏捷、注意力最集中、效率最高的时间段。研究表明,大多数人的最佳精力时间是早上。这时的意志力往往是最强的,而精神能量水平还没有开始消耗。
当然有技巧助你进入“心流”状态:1.设立有一定挑战难度的目标。太简单的目标会让人觉得无聊,太难的目标容易让人产生挫败感,有一定难度、但经过努力能够达成的目标,更容易获得正反馈和成就感。2.拆分任务,将一个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子任务,并为子任务分配时间,形成进度清单,按着进度走即可,无需多想。3.减少外界干扰,找一个相对封闭安静的空间,关闭消息提示音。4.集中处理琐事,为重要的工作腾出整块的时间。5.尝试冥想,培养阅读、创作等爱好,练习专注于当下。6.进入一个高能量场域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写过《场域与能量》的文章。
职场效率开挂需要你制定明确的工作计划,工作环境极简化,时间管理和要事第一,随时做记录并及时总结,培养重点思维,及时改正错误,科学规律的作息。富兰克林将自己一生的成就归功于“在一定时期内不遗余力地做一件事”这一信条的实践。博恩·崔西博土认为:“如果你能够将自己的努力始终集中在你的目标和最重要的事情上面,坚持在一定时期内做好一件事,就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阻止你了。”
心流往往是一种理想心态,人不能像开关一样随心所欲地控制心态。心流基因组计划的创始人、《纽约时报》《探索》杂志专栏作家史蒂芬·科特勒(Steven Kotler)对心流概念进一步研究,他发现:“当人们希望生活中有更多心流状态时,我们建议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完成心流周期。我们所知道的心流状态是四个部分,人在返回到心流状态前,必须经历一轮循环。”根据科特勒的说法,这四个阶段包括挣扎、释放、心流和恢复。
如果说前两个阶段是"我能做什么"和"我想做什么",第三个阶段那么最好的状态就是“我应该做什么”,这时候他会自觉承担起责任,以充沛的精力投身工作,不会有任何的负面情绪,而且从中感到满足和愉悦。心流需要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和身体获取大量能量。它需要很多资源并利用我们已积累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储备来为心流做准备,所以身体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和补充。
定期进入心流状态的好处数不胜数。首先,心流状态本来就令人愉快,并且对心理健康大有裨益,经常处于心流状态的人很少压抑或焦虑,许多研究也已证实了心流会增加积极性,让人更加阳光开朗。心流已被证明能带来更高的工作表现。包括国际象棋、音乐、体育、设计、写作等任务中,心流状态往往伴随着更优质的表现。学会更好地利用工作和生活中的心流,可以成为一个人的超能力。
越接近心流状态,精神越是专注,感受也更加强烈。我们每个人都具备心流的能力,这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天赋,只要合理利用,我们都可以化身永远精力百倍的企业家,分分钟灵感爆发的创作者以及时刻激情澎湃的演说者。既然如此不如打开心流的大门,让大脑来一次革命。